顶点小说网 > 平妖传 > 第53章远処山月昏蒙

第53章远処山月昏蒙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平妖传 !

    自平妖之役之后,除妖务尽早已成为各大门派严加恪守的教条之一,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简直是莫大罪孽,若是从寻常正教弟子口中所出,轻则被革出门墙,重则有剜舌之祸。

    君舆一时怔住,问道:“那当年的平妖之役,前辈莫非是不赞成的?”司马青衿望了君舆一眼,道:“平妖之役,我亲自领着江南诸派浴血攻杀。

    彼时妖魔道太过猖獗,已将正教逼到绝境,不得不做鱼死网破之举。如今形势倒转,倒是正教在苦苦逼迫着妖魔道了“君舆说道:“前辈为何不愿将妖魔道完全铲除呢?若他们卷土重来,那我正教岂不危矣?生民岂不涂炭?”

    司马青衿长笑一声,说道:“若妖魔道重掌局势,正教则危矣,生民却不一定涂炭。你可知道,妖魔道历届魔君,都和昆仑蓟子一样,强调爱民。”

    这些言论与君舆所闻大相径庭,但偏偏又由司马青衿说出,君舆心中迷惘,不由问道:“妖魔道爱民?”司马青衿冷笑道:“话虽如此,自然也少不了横征暴敛之举。无论谁高高在上,终究离不开黎民劳作供奉。

    只不过大家都说爱民爱民,又有几人是真正将庶民生死放在心上的呢?且不去说妖魔道,就算你九成山,逢此大灾,却只有贪财自保,哪里又有半点为民之心?”

    他说到此处,目光锋锐,直逼君舆双瞳:“如今你执掌九成山,我的第二问就是,你这新晋掌门将如何应对融州府的瘟疫?”

    君舆迎着他的目光,并无退避之意,只淡淡道:“弟子将竭全山之力,救治灾民。”司马青衿望着他,忽然哈哈大笑。

    他笑了几声,眼光瞥见君舆身上的麻衣,便收敛面容,说道:“好!你如果要扑灭瘟疫,我倒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说完心中默默祝祷:“王道兄,恕我不敬,看到你这师侄,山人对你的仙逝只有完全节哀,大笑顺变了。”

    见君舆称谢,司马青衿毫不在意的摆摆手,说道:“我还有第三个疑问,但却是私事,你可答可不答。”君舆拱手道:“请前辈发问。”

    司马青衿沉吟了下,问道:“是她亲自传了你这套小三十六重天剑法么?”君舆见他问的无头无脑,琢磨了一下,才说道:“是南溪若前辈以这套剑法考较我,我依葫芦画瓢学来的。”

    他见司马青衿还是意犹未尽,便将前情说了一遍。司马青衿听罢悠然不语,抬眼向空,默默静坐。

    君舆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敛声屏息,陪在一旁。司马青衿忽然喟然一笑,收回追思,转头对君舆道:“你定是另有名师指点吧?你的元气锁、勾剔指,还有这最厉害的镜射之术,都不是你的师门能教会你的。”

    君舆虽会这些道法,却不知道名称,不由问道:“镜射之术?”司马青衿道:“正是!若无这镜射之术,你怎能一看别人的招法,就能立刻学会呢?不知道指点你的那位名师,是何方高人?”

    君舆致歉道:“我曾立誓,关于此事,不能透露半分。”司马青衿笑道:“那便不要说了,我只是想起了故人,随便问问罢了。”司马青衿生性疏狂,毫无前辈尊长的架子,他对君舆青眼有加,与他相谈甚欢。

    当夜君舆应司马青衿之邀,也不再守夜,与他彻夜长谈,抵足而眠,听他议论各门各派,谈论道术武功,从中大得裨益。

    第二日,司马青衿与君舆欲要下山,清禹恐山上空虚,又出什么闪失,忧心忡忡。司马青衿道:“无妨。你去找一匹长布来,题上‘司马青衿在此’六个大字,挂在山门上,看谁敢乱来!”

    君舆赞道:“前辈气势如虹,令人心胸畅爽!”司马青衿笑道:“你哪里知道,我年轻时,大家都管我叫司马狂徒,一言不合便拔剑决斗。如今年岁长了,这腔热血也凉了,只有恶名依然在外,不过也有好处,那便是至今没几个人敢真把老子惹急了。”

    两人进到昭遂城中,找到知府刘大人,原来司马青衿一路而来,详细探查,发现瘟疫肆虐的各村各镇之中,但凡铁匠火工,少有染疾。

    他推测烈火焚烧能消除病源,便建议刘大人以州府之名发令,让各地将死者火化,以生石灰掩埋病人排泄呕吐之物,以控制瘟疫流传。

    刘大人素闻司马青衿大名,知道他是江南正教的首领,见他肯出手帮助灭除瘟疫,喜出望外,满口应承,立刻着人去办。君舆和司马青衿在昭遂中重修医馆,九成山又拿出山上积蓄,按着凌雨嘉的验方购药烹煮,免费施济。

    君舆更是没日没夜的画符散发,一时间灾民如久旱逢雨,欢声雷动。司马青衿见君舆耗费灵力巨大,便又传了他一门心法,令他闲暇修炼。

    君舆一练之下,才发觉得了异宝,灵力在那心法引导之下,竟泊泊然愈加丰沛,再也不因制符而涸了,就在秦妙蕊心痛无比的看着大笔钱财打了水漂的同时,瘟疫渐渐被压制了下来,九成山在融州府声望之隆,更是达到了顶峰。

    昭遂杨家大公子和少奶奶生死下落不明,阖府忧伤不止,但终于慢慢的被人们遗忘在脑后了。

    司马青衿年轻时以天纵英才之名,闻达于江湖,他虽无镜射之术,但胸中所学颇杂,各门各派的道术武功,随手拈来,无一不精。

    君舆资质绝佳,司马青衿仿佛是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欣喜之余恨不得倾囊而授,君舆得他指点,眼界大开,对道术的领悟更上层楼,修为愈发精进。

    两人半师半友,相处甚洽,不觉竟过了将近一个月。司马青衿见论道大会迫在眉睫,他想到尚有许多杂事需要处理,顿时感觉头大如斗,却也不得不向君舆告辞。君舆难以挽留,只好送别。

    临行时司马青衿道:“我教你的心法,并非寻常道术,乃是我根据昆仑秘法自创的心血之作,因与你有缘,便传了给你。”君舆感动,连忙拜谢。

    司马青衿说道:“这套心法唤作玄明鉴虚诀,之所以传给你,尚有另一层用意。你所修习的异门道法,乃从修内丹而至炼元婴,虽则威力巨大,但切忌走偏而堕入魔道。

    我这门心法,便能让你时时检查,以避免将元婴炼成了魔胎。你附耳过来,我再传你一些要紧的口诀。”他在君舆的耳边传授了法门,君舆倾心记忆,正要感谢,司马青衿大袖一摆,说道:“论道大会咱们再聚。”说罢竟头也不回,飘然而去。

    君舆目送他背影消失在山路之上,又静静伫立了一会,走回山上。沿途碰到众弟子向他行礼,他只是还礼,却一言不发。君舆径直走到王平真平时练气的静室,吩咐清禹替他把守外面院子的大门,不许任何人进来。

    清禹知道他要入定修炼,一口答应,他害怕自己势孤,便又叫了王宓等几人,一同守在院子外面,不敢去惊扰了君舆。

    那静室之内有一面大大的衣冠镜,君舆默默站在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良久之后,他面沉如水,开口问道:“你是谁?”那镜子中的君舆口型开合,好似也在无声的问道:“你是谁?”

    静室中无人应答,一片寂静。君舆不再说话,盘膝坐在蒲团之上,运起玄明鉴虚诀,渐渐入定。他的听、视、嗅、味、触等感觉逐一迟钝,渐至寂灭。一缕神思被那法诀引导,遁入空明混沌之中。

    君舆仿佛身处一个黑魆魆的幽洞,洞穴不知道有多深。周围是不尽的晦暝蒙昧,无头无底,无前无后,连时间都好似停顿了。

    无尽的黑暗就像一个狰狞的巨兽,张着血盆大口,要将他一口吞噬。君舆五感尽失,但并不迷惘,他运起司马青衿所传的关键口诀,只将道心筑稳。不知过了多久,两侧耳畔飒飒生风,他忽然就能听到声音了。

    紧接着远处白光耀眼,目光望过去,竟是一个出口。君舆一提气,身子应念而动,便朝那洞口飞去。出口看似极近,但飞了良久也没飞到。

    起先瞧那洞口只有井口大小,他离得越近,那洞口就越来越大,尺寸由圆桌而至厅堂,由厅堂而至楼阁,等真正到了洞口时,才发现这洞口长宽都有数十丈,一座小山进出都绰绰有余。君舆向那洞口外一望,只见万里云天之下,一片泽国。

    他身子飞到半空之中,极目远眺,这才发现脚下原是一个大湖,湖面烟波飘渺,无边无际,一眼看上去有如汪洋。湖水清澈见底,远远的岸边依稀可见青山一线,山峦起伏。君舆见此奇景,为之一爽,忖道:“这便是心湖么?”

    他飞掠在那湖面之上,水气扑面,清新的味道直沁肺腑。君舆胸襟颇广,故心湖也随之博大。全速飞驰了一炷香时间,他才踏上岸边的土地。君舆适才掠过心湖时,碧空如洗,湖光潋滟,白云倒映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脚才沾到地上的泥土,风景陡然一变,竟是一片荒草连天,霜色生寒,耳边风过疏林,其声幽怨,远处山月昏蒙,睹之神伤。他吃了一惊,暗道:这是什么地方?竟凄凉如斯,令人断肠?他在那草地上走了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