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31.第31章 新气象

31.第31章 新气象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农妇山泉有点田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安家没有分家, 兄弟三个婚后仍旧住在一起,房子也就造得极大,如同周敏记忆中四合院般的结构, 看上去轩敞开阔。院子还用石头垒了一道墙圈起来,中间开了大门进出, 木门上部掏空成栅栏, 能够看见院中景象, 在山野乡村之中可是非常少见的格局。

    人家混得那么好, 嫌弃穷亲戚也就不奇怪了。

    不想沾他们什么光彩, 却也不想被他们赖上,索性就减少往来。

    平心而论,这种做法虽然也不免令人心寒, 但比之周敏曾经听过看过的那种极品亲戚,却是已经好出许多了。不过,是不是极品, 还得看住在这大房子里的人待人接物如何, 才能判断。

    站在院子外面,虽然能够听见里头喧闹的声音, 却是看不到人。安氏手里提着东西, 周敏便主动上前叫门。

    不一时就有个跟安氏年纪相仿佛的妇人走了出来, 一眼看见站在门外的两人, 竟是没有认出来, 诧异的问, “你们找谁?”

    “……”周敏猜测过这一次拜访会怎么进行, 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以这样一句话开头。

    外嫁的闺女回娘家,娘家人居然认不出来!

    之前说两家关系疏远,估计已经是客气的说法,说不准已经好些年没有往来过。真是如此,那就绝不单是因为齐家不如安家富裕,毕竟齐老三没生病的时候,齐家的家境也勉强过得去。

    见安氏涨红了脸不知该如何开口,周敏便含笑道,“今天大年初二,我和娘回来看望外公外婆!”

    既然认不出人,她也不称呼了,反正安家有个女儿外嫁总不会错,听到这句也就该想起来了。果然那妇人面色微微一变,周敏甚至察觉到她的脚步迟疑了一瞬,似乎是打算立刻转身进屋,但又忍住了,强扯出一抹笑招呼道,“原来是三姐回来了……”

    这句话她提高了嗓音,果然很快她背后那道门里又出来了好几个人,几乎要将门口的台阶站满了。其中一个年纪最大,穿着蓝色布裙,头上簪了银簪的妇人更是满脸堆笑的迎上来,亲手开了大门,热情招呼道,“是三妹回来了!快进来!”

    “大嫂。”安氏的脸色不太好看,但还是招呼了一句,又拉了周敏一把,“叫大舅娘。”

    周敏便叫了一声大舅娘,那妇人这才转头看着她笑道,“敏敏也来了,快,进屋坐。”

    等两人进了屋,大舅娘招呼着让人上瓜子零嘴,又亲手倒了水捧到两人面前,然后才笑道,“你们走路过来,饿了吧?稍微等一会儿,饭菜都是现成的,热一热就能吃了。”

    一面又指着那个不认得安氏的妇人笑道,“这是老四家的,娘家在黄家村。她去年才进门,还没见过你,三妹可别怪她。”

    安氏闻言,面色不由微微发白,她本来在喝水,杯子一下子没拿稳,里头的水便都泼洒了出来。好在水温不高,只是皮肤微微发红,并没有烫伤。而安氏自己好像对此毫无所觉,她紧紧盯着大舅娘,“四弟成亲了?怎么……没告诉我?”

    别的事情也就罢了,弟弟成亲这等大事,居然也没派人去万山村说一声,这是不打算再走这门亲戚了?!

    “还不是想着你们家里已经够乱了,只怕也顾不上这些。要是开了这个口,弟弟成亲,你这做姐姐的怎么也要意思一下。咱们帮不了你,也就只能不去给你添乱。”大舅娘面对安氏的质问,却是面不改色的笑道。

    听到这句话,周敏就知道安氏是休想问出什么“公道”了。

    分明是没把她这个出嫁女放在心上,所以才连这等大事都没有说一声,但大舅娘却张口就颠倒是非,反倒成了他们为安氏着想了。安氏本身就没什么口才,看这相处的模样,只怕出嫁前就是被这位大嫂压着,这会儿又怎么可能说得过她?

    这周敏就不太乐意了。

    虽然她有时候也对安氏很不满意,但总归来说,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已经将对方当成了家人,怎么能容得别人欺负她?

    她将手里的杯子往桌上一放,声音不轻不重,却是引得屋子里的人都往她这个方向看来。周敏这才笑着道,“难怪我爹病了那么长时间,外婆家这边一个人都没去过,原来是怕给我们添麻烦。”

    这话说得可以说是很不客气了,就是大舅娘这样八面玲珑的性子,脸上的表情也僵了一瞬。

    连安氏都转回头看了周敏一眼,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没开口。

    娘家本来应该是给出嫁女撑腰的存在,但当着孩子的面,大舅娘那一番话,却是让安氏难堪极了。她的性子注定说不出周敏这种话,却不代表她就只会忍气吞声。周敏替自己打抱不平,她当然不会阻止。

    “一转眼敏敏也是大姑娘了,能干又会说话。”大舅娘很快回过神来,重新调整了脸上的表情,意有所指的道,“你这么说,是怨怪我们的意思了。但我们也是没办法,这一年你外公外婆的身体也不大好,为这事不知道费了多少精神,这家里家外的事情又实在是太多太杂,总想着要去,又总是被耽搁了。”

    “这倒也是,这么一大家子人,大舅母一个人打理,顾此失彼也是难免的。”周敏微笑着点头,旋即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大舅娘气得脸色铁青,屋子里的气压似乎也因为这句话陡然低了下来。

    这话看上去好似在替大舅娘解释,表示理解,但却是暗指大舅娘能力不足,管不好偌大个家,所以才会顾不上这些事。管不好家,这四个字对于一位自负能力的当家主母而言,恐怕是最刺耳的话了。

    而且,周敏这话,还隐隐有点儿挑唆的意思。——这么大一个家,大舅娘一个人打理不过来,可不就要添点儿帮手么?

    安家兄弟三个成婚之后仍旧住在一起,那是因为上头老头老太太还在,但要说有多么兄友弟恭,那也只是面子情罢了。毕竟有了小家,自然会为自己打算,不可能再如从前那样心思都用在同一处。

    而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还有长短,三个儿子能力不同,受重视程度不同,自然也免不了暗暗比较。兄弟尚且如此,何况妯娌?

    大舅娘是长嫂,进门最早,手腕也高,管家理事理所应当,就是二舅娘和三舅娘心里再多想法,也不好提出来。但周敏这句话却多多少少切中了她们的心思。

    安氏毕竟是个老实人,见状不由生出几分不安,忙转开话题问,“爹和娘怎么不在?”

    “爹病了,在屋里躺着,娘也在那里。”之前还不认人的三舅娘却是抢在大舅娘之前开口,“三姐难得回来,快去看看吧。”

    安氏忙答应了一声,拉着周敏起身往后面去。

    大舅娘目送二人离开,这才扫了一眼两个妯娌,冷笑一声,转身出门去了。

    她们也是做媳妇的,今日大年初二,原本也都要回娘家。但人多了便会生出许多麻烦事,不提别的,光是回娘家要带什么东西,就吵了一早上,自然不能如安氏这样说走就走。

    这边二舅娘见大舅娘离开,便立刻站起来,去看了安氏带来的东西,见是整整二十枚鸡蛋,并一大块熏腊肉,不由十分吃惊,“不是说齐老三病得快死了吗?怎么她家还拿得出这样好东西?”

    “二嫂你那都是老黄历了,我可是听说年前齐老三的身体就好得差不多了。”三舅娘嗤笑了一声,“而且听说还从屋基里挖出了整整二十两雪花银!”

    ……

    安家的房子修得固然很大,但在周敏看来,却根本没有经过科学规划,各种设计布局却都糟糕得很,看上去一团乱。

    她跟在安氏后面左绕右绕,过了好几道门,这才到了外公外婆住的房间。连进出都如此费劲,自然更谈不上方便。

    不过进了屋之后,周敏就知道自己误会了,因为这个房间竟还开了另外一道向外的门,平时从这里走,反倒比正门更方便些。估计其他房间也都是这么设计的。但明明是一家人,住在一起,却各开各的门,说起来也令人好笑。

    不过她也只是进门的时候那么一扫,并没有十分认真在意屋子里的布局,视线很快落到了床边的两人身上。

    半靠在床头,头发胡子都花白了的老头,应该就是外公了。而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身深蓝布衣裳,头发也用蓝布包住的老太太,则应是外婆。这会儿老头老太太都朝这边看过来,却都是板着脸,表情十分严肃。两人额头上都有个明显的川字,颧骨很高,看上去带着几分凶意,别说,还挺有夫妻相。

    而且周敏察觉到,进门的时候,安氏紧紧的攥住了自己的手,显然要去见自己的亲生父母,她心里却有些紧张害怕。

    看样子,这两位长辈恐怕并不是什么慈和的性子。

    果然,安氏还没有开口招呼,老太太已经皱着眉开了口,眼神却是落在周敏身上,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厌恶之色,“这就是那个孩子?你把人带到这里来做什么?!”

    周敏不由咬了咬牙。

    以安氏的性格,哪怕跟家里的关系不好,应该也会每年都回来拜年。也就是去年齐老三出了事,估计顾不上。但听之前的意思,安家是一直没派人去过那边的。

    也就是说,时隔两年,亲生女儿回家拜年,老太太一不问女婿的身体病症,二不问女儿这两年过得可好,开口就敌视她这个外孙女。

    就算是重男轻女,这也太过分了吧?

    难怪安氏出门的时候想带着石头。

    不过这样一来,安氏在这个家的尴尬境遇,也就不难理解了。四个孩子里只有她是女儿,但恐怕不仅没有被捧在手心如珠如宝,反而成了家里的免费保姆吧?从小被欺压着长大,也难怪她没主见,又那么好哄。

    安氏显然也没料到会遭遇这样的问题,用力的抓着周敏的手,片刻后才懦懦道,“我听说爹病了……”

    “死不了!”不等她这话说完,老头却是冷冷的扔出了这么一句。

    这一家子还真是没一个会说话的,看来她之前认为他们不算极品的认定,却是下得太早了。哪里是因为嫌贫爱富,所以不屑于跟齐家来往?分明是高高在上,要等别人来跪舔。

    大概安氏面对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沉默片刻,只得道,“出来时家里还有点事要忙……爹和娘保重身体,若有什么事,就派个人来知会一声。”

    然后又拉着周敏退了出来。从头到尾,在那房间里只待了几分钟。

    从房间里出来,周敏不由轻轻的舒了一口气,感觉从进入那个房间就压在头顶上的那股说不出的沉闷与压抑,总算慢慢散了。

    但她能自我开解,安氏显然做不到,脸色发白,神情恍惚,看上去非常不妙。

    回到前头,大舅娘不在,二舅娘和三舅娘见两人那么快就出来,却是半点都不惊讶。见安氏要走,甚至连挽留的话都没说,只是三舅娘把人送到了门口。

    吹了一路的寒风走过来,连身子都没暖热,又要走回去。周敏实在是很费解,不知道安氏走这么一遭的意义是什么。

    不过跟古代人也没有道理可讲,而且自己并不知道内情,所以她并没有妄图开解安氏。

    周敏跟安氏在一起本来就没有多少话可说,这种情况下,更是只能沉默。两人就这么一路回了家,石头正在院子里劈柴,见两人回来,连忙开口招呼,安氏却根本顾不上理会他,匆匆回了卧室。

    周敏朝石头打了个眼色,然后才进了屋。

    今天的炉子还是烧得很暖,进屋就能够感觉到一股暖融融的热气。周敏这时候才意识到外公家的大房子到底哪里不对劲——屋子里明明也烧了炉子,但却总显得空荡荡冷冰冰,寒气四溢。

    见齐老三抬头看向自己,她就苦笑着摇了摇头,“进了门一句好话都没有,四舅去年成了亲,娘问怎么没人来说,大舅娘说怕咱们家事情本就乱,还为此分心。又暗示这样的大喜事总要送礼,怕咱们拿不出,被我怼回去了。外公外婆也没有好脸色……爹还是过去看看吧。”

    安氏这会儿八成在偷偷哭,忍了这一路,无非是不想在她这个女儿面前表露出来,所以只有齐老三去劝才合适。

    齐老三点点头,起身往卧房去了,周敏这才往屋里唯一的一张椅子上一坐,然后才慢慢叹了一口气。

    古代人的亲缘关系,要远比现代人更加亲密得多。别说安家只是有点重男轻女,就是家暴,在这个以孝为天的年代,子女也是不能反抗的,最好是乖乖的待在那里让人打,才是真正孝顺。所以别看很久没有走动,但真要断了这门亲戚,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说安氏自己也未必真的想断。

    有这么一家子亲戚,以后还不知道会不会有麻烦。

    周敏虽然不能说深谙人情世故,但见得却并不少。如果以后齐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些亲戚恐怕又要换一张面孔了,根本不可能甩掉。

    “阿姐。”

    正出神时,周敏忽然听到石头的声音,却就在身边响起。

    她回过神来,转头便见石头站在两步外看着自己,脸上带着几分显而易见的担忧。

    “我没事。”她连忙笑了笑,“就是外公家那边……石头,虽然做晚辈的不该议论长辈,但若是长辈真的做错了,也不能一味的忍让包容,你说是不是?”

    石头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阿姐说得对。”

    周敏见他如此干脆,哪怕知道石头恐怕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明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却还是不由感到如释重负。

    无论发生什么事,她终究不是一个人在承受,这就是家人。

    ……

    接下来的几天,安氏的情绪都不高。

    周敏见状,又去了一趟隔壁冬婶家,将情况大致说了说,请她帮忙劝慰,最好是想点儿什么事来分安氏的神,让她别总想着这件事。

    不求安氏能学到冬婶那种泼辣,至少别总当包子。

    冬婶欣然答应,过来找安氏说了几天的话,才总算让人渐渐转了过来。

    破五之后,这个短暂的年就算是过完了,村民们开始陆陆续续上山修整田地,开始为新一年的种植做准备。——,翻耕冬天冻得结结实实的土地,将去年作物留在地里的根茎挑出来,捡走地里大块的石头,以及往地里堆肥。

    齐家却是比较尴尬,虽然有两亩水田,但这会儿天还冷,不到下田侍弄的时候,其余的地却是根本没有。

    所以这一天吃完饭之后,周敏便对全家人宣布了一项自己的新决定。

    “开荒?”

    听她说完自己的想法,其余三人不约而同的反问了一句,但每个人的语气表情却是不尽相同。

    石头最简单,他这半年来已经习惯了家里的事阿姐做主,而且也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自从周敏开始接手家里的事情之后,变化越来越大。小孩子不懂什么好坏,只知道自己喜欢这种变化,自然也就没有理由的向着周敏。所以脸上尽是兴奋的神色,显然并不反对。

    至于安氏,她微皱着眉,却是有些担忧要怎么做。毕竟齐老三目前还不太合适上山,只凭他们母子三个,能做什么?

    而齐老三则是若有所思,显然是觉得这个提议有可操作性,但同时身为家长却要考虑更多东西。在哪里开荒,开多大的地,要如何操作?土开出来了种什么,能收成多少东西?这些都是要事先打算好的,不能一拍脑门就做出决定。

    当然,周敏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当下面对齐老三的问题,却是不慌不忙。

    “荒地就开在现成的地方——之前被火烧山的那一片,再合适不过。”她道。

    这会儿没有各种有机无机的化肥,往土里堆肥往往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牛马猪养的粪便加上杂草等沤成肥料,施放在地里,这叫农家肥,肥力更足。另一种则更加原始一些,脱胎于最开始的刀耕火种,就是将枯枝残叶收拢起来,在地里焚烧,烧成的草木灰也是现成的好肥料。

    那一片山里,原本地上就散落了不知多少枯枝败叶,被那场火一烧,也就成了草木灰。在那里开荒,土地的肥力至少会比别处更足。

    所以听到周敏这样一说,齐老三也不由点头。

    周敏又道,“至于大小,倒也不用太大,有个两三亩就足够了。我是打算在上面种点儿豆子之类的,具体要看有什么种子再决定。这些东西长得糙,沙地里都有出息,也不用怕这刚开出来的荒土太瘦。”

    齐老三看着周敏,眼神复杂,“你想得很周到。”

    说到底,是他这个当爹的不合格,才让周敏把这些关节都摸熟了。齐老三一方面非常欣慰,但另一方面,又有种说不出的黯然。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周敏注意到了他的眼神,但只以为是“成年人的自尊心”作祟,所以笑着道,“当然,这山也不是咱们家的,不能说开就开。还要爹你去找族中几位长辈说和。”

    “这倒没问题。”齐老三沉吟片刻,便道,“不说那山已经烧了,几年内都缓不过来,开成土没有坏处,就说之前送给族中的几两银子,也不是白送的,这一点方便他们又怎么会不愿意给?”

    他说着不由狐疑的看了一眼周敏,心下甚至怀疑她是否早就已经算到了今天,所以当时才对自己的决定不反对?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小孩子应该看不了那么长远,估计只是巧合。

    周敏也许的确没想得那么周到,但待人接物的道理她却懂。花花轿子人抬人,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无非是如此,互相给面子,最后你好我好大家好。要在这个地方生活,结交好族中是必然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说做就做,齐老三立刻出门去了大伯公家,很快得了准话:“只要你开出来,那地就是你的!咱们这里的土地,五年十年也不统计一次,这新开的荒地虽然比不上耕熟了的肥地,但官府没有记录,自然不用上税,你家里也轻省些。”

    这也是周敏决定开荒的最大原因。

    这年头可不是后世,税收得相当重,十税一那就算是君主贤明盛世昌隆了,大部分时候是二十税一甚至三十税一。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有个东西叫做“苛捐杂税”。前头说的税,那是上交给国库的,此外还有当地官府自己摊派下来的各种名目的税。

    譬如住在河边的百姓,修河道自然需要用钱,此外修桥修路,实施各种政策,也都要花钱,官府拿不出来,自然就只能摊派给百姓。而如果爆发了战争,官府也会额外摊派军费。反正名目非常多,征多征少则全看上头的官吏品行如何。

    辛辛苦苦一整年,这些税交上去,落在自己手里的就没几个了,也就勉强能够果腹而已。

    不过其中也总有漏洞可钻。皇权不下县,对下面乡里的掌控就低多了,而且这年头干什么都不方便,各种信息的登记整理更是非常滞后。

    譬如乡间土地的丈量,那就是几年才会有一次。像万山村这种地方,十年也未必有一次。因为进山太麻烦了,没人愿意来。如此一来,开出来的荒地官府没有记录,自然也就不必交税。

    事实上,万山村真正需要上税的,只有村前河边的水田,村后山谷里开出来的那些地,则都是没有登记在册的。

    得到了大伯公的首肯,接下来一家人便带着工具,上山开荒去了。

    周敏之所以选择这片地方,固然有她所说的那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个地方距离山泉更近,有这片土地作为遮掩,来往此间取用泉水也就不那么打眼了。

    所以被她挑中的地方,便在距离天坑不远处,是一片十分平坦的山地,适合开垦。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天坑?

    之前只是山野中胡乱生长的花草树木藤蔓也就罢了,就算长得好些,也不打眼。但如果真的在这里种了庄稼,而且长得比别处都好,那就十分惹人注目了。

    在还有个齐老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周敏并不愿意出这种风头。

    ——虽然齐老三说他会解决这件事,但人心从来都是世界上最难测的东西,焉知现在消停的齐老四不会因为眼红又折腾出什么幺蛾子?

    因为大伯公事先答应过,所以虽然有人后知后觉的发现了这个地方的好处,但却没有人过来开荒。安氏带着周敏和石头,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将这一片初步清理了出来,木柴砍掉,石块捡走,土地翻松。

    但这只是基础,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将地下埋藏的树木根系都挖出来,否则留在地里,到了春天很有可能再次发出新苗。这些根系深埋地下,汲取养分的能力非常强劲,种在薄土之上的庄稼是抢不过的。

    但这个活儿,对妇孺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好在村子里家家都知道他们在开荒,这会儿虽然要开始预备春耕,但也不算那么急,所以有闲暇的人不少,冬叔带头,便也有人过来帮忙。他们只需要将饭菜准备得丰盛一些,便算是酬谢了。

    这些事都是大家自发帮忙,也不独是他们家,村子里其他人家,若遇上困难时,众人也都会主动前往相帮。

    不过虽然规矩如此,但这些人情周敏也都记在心上,将来有机会再还回去。

    虽然人家来帮忙不图你什么好处,但如果能有好处,谁不高兴?

    这样,不到十天的时间,三亩荒地就开出来了。其实这山里的土地,若说贫瘠,肯定算不上,挖出来的都是黑土,看上去十分肥沃。只是之前没种过庄稼,收成很难保证。

    等到歇下来,周敏这才注意到,又到了元宵节了。

    这万山村里自然不可能有什么花灯,但也有自己热闹的法子。这一日村中没人出去干活,都聚集在祠堂前的场坝里,有能歌善舞的村民自发出来表演,让大家一饱眼福。

    当然,这也是个年轻男女们相处乃至定情的好机会,大家心照不宣。

    莫说石头这个真小孩喜欢这种热闹,就是周敏,来到这里半年了,却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难得有这样的表演,虽然水平一言难尽,但她还是看得非常开心。

    令她惊奇的是,居然还有人来对她献殷勤!

    没错,献殷勤,年轻的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那叫一个欲语还休,还以为不着痕迹的炫耀着自己的新衣和装扮,甚至有邀请她跳舞的,让周敏又好气又好笑。

    但她又不是真正的同龄人,自然对这种幼稚的游戏没什么兴趣,统统都装作不懂。

    倒是石头的脸色很难看,但凡有人过来,必定站在她身边,虎视眈眈,似乎想运用神目大/法把人瞪走。让周敏心中不由犯嘀咕,难道石头小小年纪,已经懂这些了么?

    不过这个时代毕竟没有照明设备,到了天黑,这歌舞也就散场了,众人咂摸着余味,各回各家。

    第二日一家人又起了个大早,这回却不是要去地里忙活,而是打算进城!

    过了年,天气逐渐转暖,齐老三的人参养肺丸快吃完了,身体也日渐好转,差不多到了去县城复诊的时候。而且周敏还打算去县城寻摸一下,是否有什么村里没有的新鲜种子,买一点回来种上。

    她早早打听到齐老费家在县衙当差的大哥齐世云今日就要返程,正好可以蹭车,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而既然有车可坐,周敏也就决定捎带上一家人,让安氏和石头也去看看县城,见见世面。

    ——虽然她打从心底里觉得,县城里也没什么好看的,但总比万山村强些。

    牛车虽然开阔,但坐上六个人,也就显得十分逼仄了。尤其齐世云还带了不少东西去城里,也占了很大地方。

    这使得他的脸色很不好看。

    不过这也只是开头,周敏上车之后,便不顾对方难看的脸色,一直在跟他搭话,而且都捡好听的说,很快就说得齐世云面色柔和,不是那么计较拥挤的问题了。

    他觉得不悦,无非是觉得乡野村民不配跟自己坐在一起的心理作祟,一旦觉得对方也有可值得交往之处,自然就不会在意了。

    好听话说了几箩筐,周敏口干舌燥之际,才总算是又到了县城。

    走的还是上回那道城门,门上并没有匾,但周敏终于从齐世云口中打探到了这里的地名,叫做高顺县。

    入了县城之后,跟齐老费约定好到时候在县衙附近见面,一家四口便下了车。周敏随便找了个人问路,顺利找到了县城集市所在。

    她没急着去找种子,而是一家人从头开始慢慢逛。对于安氏,石头甚至齐老三而言,这县城的光景都是平时难得见到的,自然不免好奇想多看看。但都知道家里的情况,所以也没打算买,所以只是谨慎的查看。

    这种神态,一眼就能够分辨出那种“乡下人进城看什么都新鲜”局促,自然也没人会来招呼他们,甚至伙计还会不着痕迹的盯着,生怕他们伸手去碰店里的东西。

    别人没注意到这一点,周敏却是眼尖的发现了,心想衣冠取人,还真是古往今来的通病。

    但她总有一天,一家人走进这店里,不会是如今这种神态,也不会是什么都买不起的窘迫。

    不就是赚钱吗?

    这年头卖东西不讲究货物品种齐全,每家店里基本上都只卖一种东西,多半都是老手艺,质量过硬。而且同类的商店,也都集中在一起,非常方便。所以很快周敏就找到了卖种子的地方。

    不愧是县城,周敏很快惊喜的发现了许多村子里根本没有的东西。

    土豆!玉米!瓜子!

    每看到一样周敏就忍不住眼睛放光,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前二者属于种植难度低产量高又能果腹的东西,对万山村这种地方、他们家这种情况来说,再合适不过。

    此外周敏还买了不少蔬菜种子。有菘菜,莴苣,黄瓜,蚕豆,豌豆……最重要的是,居然还有西红柿和辣椒!这两样是周敏之前一直没有见到的,做菜似乎都少了许多滋味。这会儿发现有卖,自然喜出望外。

    但是周敏很快发现,种子的价钱也不便宜。

    最后她只能咬牙,每样买了一小包,倒是土豆和玉米多要了一点,毕竟这是可以充饥的东西,大量种植也没问题。

    齐老三见她一下子买了这么多,不由有些担忧。倒不是怕花钱,只是这些东西他们都没种过,也不知道该怎么弄,万一种不出来,这钱岂不是就白费了?那还不如买已经熟悉的东西,至少知道该怎么侍弄。

    然而周敏见猎心喜,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

    其中许多东西,周敏记得中国并不是原产地,从国外传入的时间也都不同,所以之前没见过,她只以为目前还没有。哪知只是万山村没有,外头却已经普及了。这种好东西,自然不能落于人后。

    至于种法,她模模糊糊倒是还有一点印象,全都仰仗自己上学期间每年寒暑假到乡下度假的经历,真是非常感谢自家老妈的先见之明!

    反正先买了,再琢磨着种。

    其实所有种子加起来,除了土豆之外,只够放周敏那个小布包里的。但买完之后,一家人还是肉痛不已,当下决定不再继续逛了,先去医馆看了大夫。

    又一路问着找到了医馆,坐馆的大夫还是上次那位,他的记性倒是极好,竟然还记得齐老三,还没切脉,端详了一下他的脸色,就点头道,“看着是好多了,倒比我想的快些。请坐下来试一下脉象。”

    等诊完了两只手的脉象,他捋着胡须沉吟片刻,才点头道,“不错,比之上回是大好了,只是底子亏了,还得再养一段日子才好。”又问,“夜里可还咳嗽?”

    听齐老三说还有一点咳,他又问知人参养肺丸还有一些,便道,“先吃完了那个,再换新方。”然后才提笔开始写药方。

    这一回的用药就温和多了,也没有太贵重的药材,周敏看完之后,松了好大一口气。

    她之前积攒的药材都用光了,这回却是在这里抓了药,又是一大笔钱花出去。早前家里剩下的钱早就花光,之前买种子周敏就拿出了碎银,找的铜板正好用来抓药。

    不过村里人只要不到县城来,估计不会知道这种子有多贵,就算有人盯着他们家算账,这一点差距也不起眼,不会被人注意到。

    从医馆出来,他们便加快了脚步赶往县衙。

    周敏身上有着现代人独有的一种病,叫做路痴,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走过的路也很难记得住。倒是齐老三,上次只来回走了一次,居然记得分毫不差,顺利把人领到了县衙门口。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