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33.第33章 端午

33.第33章 端午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农妇山泉有点田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走在回村的路上, 周敏的脚步十分轻快。

    大概已经习惯了走山路,她现在已经没有最开始时那种这条路非常漫长总也走不到头的难捱感。

    何况这会儿春暖花开,沿途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花朵, 没有经过任何修整的野花开得肆无忌惮,水上, 地上, 水里随处可见, 将这一路也妆点得鲜花似锦、春光烂漫, 令人看了心情愉快。

    半路上看到一片山坡上杜鹃花开得极好, 周敏没忍住,爬上去折了一大把装在背篓里,感觉好像把这漫山遍野的春天也背在了自己背上。

    杜鹃花不但好看, 而且也可以食用。周敏捏了一枝在手里,时不时嚼上一朵,酸酸甜甜的滋味在口腔里蔓延, 带着一种野生植物特有的清新感, 十分怡人。

    周敏却不合时宜的想起一个词语来。

    牛嚼牡丹。

    对她来说,倒没那么多高雅的讲究, 她就喜欢桃花杜鹃这种速艳的花, 开起来的时候连成一大片, 再好看不过。如果还能入菜, 那就更好了。

    于是周敏原本欣赏美景的眼光, 立时一变。

    看什么都像是可以吃的样子。要知道, 这是春天, 田野里到处都是可以上桌的野菜,端看你认不认识了。

    这么一想,周敏甚至不急着赶路,开始在路上寻摸起野花野菜来。现在齐家倒是不太担心没有东西吃,但到时候带回去,也算是给今日的餐桌添一点色彩。

    中途周敏远远经过了两个村子,冬天一过,窝在家里的人都走出门来了,不少村民们都在田地间劳作,垂髫的孩童们则在田埂间奔走嬉闹,笑声能传得很远。

    也有人看见周敏,不过不是一个村子的人,彼此不熟悉,也没人开口招呼,顶多在周敏看过去的时候,回一个善意的笑容。

    这么一路走一路玩,倒也不觉得路途遥远了,不知不觉,周敏就走完了大半的路,远远看见了万山村的那一片水田,还有老费叔家果园——那里才是整个村子最惹眼的地方,红的白的粉的花开成一片,十分夺目。

    到这里,张口跟她打招呼的人就多起来了,周敏一路走一路应,脸上的笑容始终没有散去。

    从果园附近经过时,她还看到老费叔家那个叫齐大山的长工正在取蜂蜜。

    春天花一开,正是酿蜜的时节,蜂飞蝶舞,好不热闹。这段时间,是出蜂蜜最多的季节,老费叔特意派了两个长工在这里招呼,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不过这还是周敏头一回看见取蜂蜜,很感兴趣的凑过去看了半天。结果齐老费正好过来,愣是将一块刚割下来的蜜塞给了她。还没榨过的蜂蜜是半固体状态,凝结在蜂巢上,周敏就这么举着一块蜜走回了家。一路上还有几只蜜蜂闻着味跟过来,直到她进了村才散去。

    这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但因为正是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几乎要忙到天黑,所以这会儿周敏走在村子里,竟然没看到什么人。路过阿秀家门口时,见她家门口一树槐花开得正好,周敏立时动心不已,上去摘了一大把拿在手里。

    于是她就这样左手举着蜂蜜,右手拿着槐花,背篓里还背着半篓野菜和杜鹃花,一路走回了家。

    却正好见其他人刚从山上回来,正坐在门口歇气。周敏将背篓放下,把花和蜜拿进家里放好,出来时见齐老三正在抖鞋子里的泥土,便问,“爹今儿也上山了?”

    开春忙起来之后,齐老三好几次都想上山,但被周敏给驳了。病人就该有病人的样子,肺病最容易反复,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了复发性的,那就要每年都遭一次罪了。齐老三现在还不算太严重,周敏自然是希望他最好彻底根治,不留后患。

    所以在病好之前,严禁他进行任何体力劳动,最多允许他在家里做主厨。

    但齐老三一个大男人,能跑能走,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一家子妇孺劳碌?之前有周敏按着也就罢了,今日周敏去镇上,无论安氏还是石头都拧不过他,到底让他跟了去。

    这会儿见到周敏,这位一家之主居然难得的有些心虚,但旋即想到今天自己劳累一日,身体也没什么异状,便又理直气壮起来,道,“敏敏,我的身子早就好了,一个大男人成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倒叫你们去地里忙碌,成什么样子?”

    “好不好爹说了不算,大夫说了才算。”周敏道,“上回去县城,大家都听见的,大夫说你至少还要再养几个月,而且不能做重活儿。”

    “大夫不过是为求谨慎罢了。”齐老三不甚在意的道。

    周敏却寸步不让,“我也是为求谨慎。”顿了顿,又道,“爹病一回就够了。”

    齐老三见她脸色沉着,显然又想到了之前的那段日子,只好道,“既然如此,我往后不下地就是,养到你说能去再去,如何?”

    “不如何。”周敏瞪了他一眼,“爹之前也答应得好好的,今日却犯了戒,可见你说的话不可信。”周敏说着转头左右看了看,扬声道,“石头,往后我若不在家时,你看着爹,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下地,听见了吗?”

    石头正在山墙边照看鸡和兔子,闻言应了一声,从那边走出来,对周敏道,“听见了。”

    “那好,今儿你们都辛苦了,且歇着,我去生火做饭!”周敏这才放过了这个话题,将背篓里的花和野菜,面粉都拿了出来。

    安氏在旁边见了,不免问她买的是什么,听说是面粉,而且今日卖菜的钱都花出去了,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又有所顾忌,只能一脸欲言又止的看着周敏把东西拿进了厨房。

    她转过头看齐老三,“当家的……这敏敏也太会花钱了。”

    “她也会挣钱。”齐老三笑道,“而且你不也听她说了,下个月就是端午,过节总该有些像样的东西,并不是胡乱花钱。”

    安氏当然知道周敏不是胡乱花钱,但她节省惯了,看她这样大抛大撒,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毕竟对于贫苦百姓而言,有钱了就攒着以备万一,这才是应该的。

    别看现在齐家的光景不错,但齐老三病之前,只怕比现在还好些,但那么一点家底,一旦出了事,根本经不住耗。

    对于安氏的这种忧患意识,周敏不发表看法。说白了这只是价值观不同,想要用语言去改变本来也不现实。周敏自己穷过也富过,怎么花钱,她心里是有一杆秤的。相信只要以后有钱了,安氏这种想法也会扭转过来。

    她现在要考虑的是今天的晚饭。

    去年冬天换到的那些肉,数量不多,都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过年前村里人送的倒是还有一些,但也坚持不了多久。下地干的是体力活,最需要补充肉食,这几个月农忙,吃食上总不能亏待了自己,须得再设法。

    最好今年家里还是自己养一只小猪,过年杀了,腌的腊肉稍微节省些也足够吃一整年,如此最为经济实惠。

    要吃新鲜的肉,家里养着的鸡偶尔杀一只来补贴就是了。

    说到养鸡,其实现在家里有三只母鸡,完全可以多孵几窝小鸡出来,奈何没有那么多的东西给它们吃。别家的鸡偶尔还能吃点儿粮食,石头却只能从山上打草回来喂,根本养不起太多,只能等以后再阔大规模了。

    一边盘算着这些,周敏一边将切下来的一小块腊肉洗净切片,准备跟野菜一起下锅炒。

    这时候石头从外头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几分未散的喜意,眼神亮亮的。周敏回头看了他一眼,不由问,“石头,什么事这么高兴?”

    “咱们家的兔子生崽了!”石头有些激动的道。

    “什么?”周敏手下的动作停了下来,转过身看着他,“什么时候的事?”怎么就生崽了,什么时候配的种?之前石头竟然半个字都不曾提过!

    “就是刚才。”石头心情显然不错,话也多了一些,“一共八只小兔子,还没有拳头大,看着真让人不放心。”

    原来他刚刚在山墙边,一直在忙的就是这件事。

    这家伙,做事的时候总是闷不吭声,什么都不提,等做成了才说出来炸别人一下的行事风格,到底是跟谁学的?

    不过周敏也是真的高兴,刚才还想着没肉吃呢,这不就是肉来了?兔子倒是只吃草就可以了,比鸡还好养活些,而且成长期也更快。麻辣兔头,干锅兔肉……周敏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让娘去看看吧。”她想了想,道。

    自己对这些实在是不擅长,估计还不如石头自己,去了也是添乱,安氏……周敏想了想,还是不放心,又道,“再去隔壁跟冬婶说一声,请她过来看看。回头小兔子长大了,也送慧慧一对。”

    石头答应着出去了,周敏便又转身继续去看锅里的菜。

    好在小兔子都健康得很,只是刚出生有些脆弱,冬婶和安氏两个人动手,将兔子窝重新布置了一遍,确保不会冻着几只小兔子,就可以了。冬婶还交代把两只成年兔子隔离开,因为在小兔子出生十几天之后,母体就又可以受孕了,但小兔子还没长大,而且频繁受孕对母体也没什么好处,最好是隔离一段时间。

    有长辈指点,周敏和石头都着实松了一口气。但石头还是听得很认真,不可能每次都请冬婶来,下一回就只能他自己来了,所以必须要抓紧时间学习。

    吃过晚饭之后,周敏便将那块蜜拿出来处理。不过这种事她可不会,只得将位置让给了齐老三。

    齐老三好笑道,“老费哥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直接给了你一块蜂巢,咱们家没有工具,这东西弄起来却很麻烦,只能用刀把外面这些刮下来,虽说剩下的蜂巢也能吃,但蜜就没多少了。”

    “这倒不怕。”周敏道,“我今天看山上花开得极好,采了一些映山红和槐花,正好用蜜渍了,放着当零嘴。应该用不了多少蜜。”

    齐老三这才知道她摘那么多花回来竟不是因为爱美,而是嘴馋了。

    还是个孩子呢……这么想着,齐老三心里许多计较,也就都跟着淡了。周敏这个孩子,有时候连他都觉得看不透,但看不透又如何?她并没有妨害这个家,恰恰相反,正是她在关键时刻支撑起了这个家,才有他齐老三的现在。否则他或许根本捱不过去年冬天。

    既然如此,追根究底又有什么意思?

    齐老三没听说过“难得糊涂”,但他本性里就带着几分宽容旷达的气质,否则也不可能一直容忍弟弟齐老四折腾了。这种“不计较”,有时候实在是令人恨得牙痒,但对周敏来说,却是恰到好处。

    玉米种下去,第二天周敏便跟石头两个去山上用泉水灌溉。

    在发现容器里的泉水可以储存起来之后,周敏请冬叔帮忙箍了一只大木桶,放在土坎上说是做灌溉用。

    村后的这些土不像存钱的田,随时都有河水滋润,不虞干涸,如果夏天作物生长的时候长时间不下雨,很有可能会影响产量,到时候就需要人工灌溉了。在土里备一直木桶这种事,以前没人做过,但不代表不行。

    甚至冬叔给周敏做完之后,又照样给自己家也做了一个。

    他却不知道,每天晚上,石头都会将那个分量不轻的木桶滚到天坑里,放在那里接水。

    这样一来,一晚上蓄的水,也差不多足够灌溉所用,就不需要每天紧巴巴的等它细水长流了。带去的竹筒接的水,便可以带回家来,一些用来浇灌房前屋后的数目秧苗,一些用来煮菜做饭如果有多的,周敏甚至会给那几只鸡和兔子喝一点。

    尤其现在生了小兔子,很需要补充营养,这泉水却是恰到好处。

    周敏对这几亩地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浇浇水又不费功夫,基本上得空就会过来。而这些作物也完全没有辜负周敏的期待,长得都非常好熬,整整齐齐,并不比那些肥地里长出来的差。

    也就是万山村现在人人都忙,也没人到这里来看热闹,否则早就有人发现了。

    浇完了水,将木桶运回来摆在树林里,避免被阳关照射之后朽坏,再用竹筒替换接水,周敏站在旁边的空地上打量着一家人这几个月的成果,心情不由舒畅起来。

    弄完了之后,两人就打算回去了。但周敏之前取水的时候便发现了,这一片被烧过的荒坡上,别的植物都还没有复苏,但已经有不少蕨类在这里扎根了。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当地叫做苦蕨菜的一种。这会儿才抽出嫩嫩的苔,叶片还没有长开,卷在一起形成一个灰扑扑的突起。

    别看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名字听起来也让人不想奉陪,但只要处理得宜,味道却是不错。

    所以周敏便打算掐一些回去。

    石头对她的这种行为非常不解。对他来说,白米饭和肉才是好东西,这些漫山遍野都是的野菜,反倒没什么好在意的。不是日子过不下去,村里也很少有人会去吃他们。所以见周敏如此兴奋,自然难以理解。

    不过不理解不要紧,只要照着做就是了。反正周敏要蕨菜,他只要帮忙去掐就可以了。

    两人一起动手,再加上这里的苦蕨菜数量着实不少,到最后竟然弄到了一大捆。主要是石头太实诚了,觉得既然要摘,那就多多益善,结果就成了这样。

    然后就轮到周敏犯愁了,这么多,扔了可惜,但吃——一家人就算连着吃一个星期,估计也吃不了那么多吧?

    后世周敏倒是听说过蕨根粉,但那是用地下挖出来的陈年蕨根熬成的,这种新鲜水嫩的蕨菜根本没用。她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将这些蕨菜都泡起来。

    万山村这里的泡菜,应该叫做酸菜。

    做法非常简单,将生菜洗净之后,放在烧得滚烫的热水里汆一下,不需要煮得熟透,只要表面烫死了就可以。然后将之封入坛子里,用一块石头压住,如果有之前的酸汤水最好,没有就把煮菜的水倒进去,然后密封发酵,过个十几天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无论是用来炒菜还是凉拌,滋味都是一等一的好。

    所以回家之后,周敏就开始收拾蕨菜了。因为蕨菜表面有一层细绒毛,所以她直接拿井边去反复清洗,将能够除去的部分冲掉,剩下的也就没什么大碍了。

    接下俩的工作则是由安氏接手,毕竟她做这些小菜是最拿手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生活又重新规律了下来,每天上山去看看地里的庄稼,然后继续在旁边开垦新的土地,时不时从山林里发现一些可以吃的东西带回家,日子过得忙碌而踏实。

    转眼就到了五月初五,端阳节。

    安氏一大早起来,就去河边采了菖蒲和艾草回来挂在门口,周敏则是将昨晚和好的面拿出来,预备蒸馒头。

    她本来是要蒸包子的,但没有新鲜肉,素菜包子她并不觉得自己能做得好吃,只能罢了。反正馒头吃着还扛饿,要是嫌口味单一,再炒菜就是了。

    等她将面揉好切块,石头也已经烧好了火,将锅架在了炉子上。周敏连忙交代,“石头,放点鸡蛋在下头,等馒头蒸好,鸡蛋也就熟了,省得再费一道火。”

    石头应声去拿鸡蛋,但走了几步,又回头问她,“阿姐,煮几个?”

    虽然周敏一早就说过那些鸡算是他的,生下来的蛋也由他处置,但除非是安氏或者周敏做,否则石头平时自己不会多吃一个鸡蛋。拿去镇上卖也好,用来孵小鸡也好,吃掉也好,全部听凭安排。

    周敏想了想,道,“今天过节,不用节省,一个人三个。”

    再熬点粥,就着馒头,鸡蛋和咸菜,早上这顿饭也就可以称得上丰富了。

    石头将鸡蛋放进锅里,加了水盖上盖子,没一会儿水就开了。周敏在锅里放上一个铁丝扭出来的三脚架,然后将摆满了馒头的笼屉放进去,再放好盖子开始蒸,二十分钟左右,馒头和鸡蛋就都熟了。

    面粉不是顶好的那种,本来就带着一点灰色,蒸出来的馒头自然也就不是街上卖的那种雪白的颜色,但味道却半点都不差。周敏夹了一个给石头“试试熟了没有”,结果他几口就下肚了,脸上还带着几分意犹未尽之意。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说石头,就是周敏自己,一顿饭不吃三碗都打不住。毕竟他们每天都要上山下地,做的是体力活,消耗自然不是城市白领能够比拟的,胃口当然也更大。

    前两天安氏才说过,家里的米已经快不够吃了。

    那还是跟冬婶家赊来的呢。虽然冬婶说过好几次不用还,但周敏却不可能真的厚颜答应。她的打算是等土豆熟了之后用土豆去还,这样冬婶家也能换个口味,明年的种子也就有了。

    这些土豆,周敏寄予厚望,是打算等村里人看到收成之后,卖种子给他们的。价钱会比县城里更便宜一点,用米来换也可以,而且不用大老远的跑去买,想来会有不少人感兴趣。玉米也是一样,不过成熟要等到七八月份,暂且不提。

    好在剩下的米再坚持一个月应该没问题,到时候土豆也就应该成熟了。

    馒头这种新产品得到了一家人的一致赞誉,周敏蒸得已经不少了,却还是吃了个干干净净。就连石头也难得一见的靠在墙板上,露出几分餍足之后懒洋洋的神态,抚着肚皮不愿意动弹。

    周敏将最后一口粥喝下去,拿起放在旁边还没剥开的鸡蛋递给他,“再吃个鸡蛋?”

    石头有点动心。虽然说吃饱了,但一个鸡蛋总是有地方塞下去的。然而一人三个鸡蛋,这是周敏的份,他吃了,周敏自然就少了。所以石头犹豫了一下,还是摇头。

    周敏直接把鸡蛋塞进了他手里,“拿着吧,我吃不下了。”见石头要推,又道,“再说鸡蛋又不是没有了,要吃明天再煮就是。”

    虽然知道明天多半不会再煮鸡蛋,但石头却还是接了过去。

    他有点惭愧——要阿姐让出吃的给自己,又有点欢喜——阿姐只给了自己。

    怀着这种矛盾的心情,石头将这最后一个鸡蛋吃了下去。因为已经吃饱了,不用着急,所以他吃得那叫一个细嚼慢咽,好像能从这简单的鸡蛋里品出山珍海味的滋味来似的。

    吃饭的时候,天上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早上已经上过一次山,周敏便决定今天暂时休息。

    去冬婶家串门的时候,发现冬婶竟然在绑粽子,周敏不由十分惊奇。因为村子里好像没有哪家种糯米,她本来以为粽子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才买了面粉回来蒸馒头,却没想到,完全是自己想差了。

    因为冬婶面前细筛子里盛着的,分明是黄黍米。这种米跟糯米一样有粘性,吃起来口感也很不错,用来包粽子完全没问题。最关键的是,村子里不少人家都种。

    知道是自己闹了个乌龙,周敏便对冬婶道,“差点忘了今天还要包粽子。婶婶疼我,借我点儿米,回头就去弄。”

    “别回头了。”冬婶笑道,“你就是有了米,这粽叶也不是一时就能得的。我早想到你们家不会准备,这里已经有你们的份了。在这儿给我帮忙包完,回头煮熟了送你一半。”

    “用不了一半。”周敏连忙道,“给我两提就可以了。”

    冬婶包的粽子,十个捆在一起作一提,两提就是二十个,足够一家人吃一顿,周敏自然不会贪心。

    所以到了下午,周敏就提了两串粽子回家。有了粽子,晚饭自然不用做了,至于下粽子的东西,周敏,直接将自己之前蜜渍的杜鹃花和槐花取了出来。粽子在里面滚一圈,吃起来又香又甜,还带着一股鲜花的气息。当然,这样的好东西,少不得又分出一些送去了冬婶家。

    ……

    过了端午就该插秧了,田里堆了肥之后重新平整过一次,起了宽垄,之前插下去的秧苗已经长到了巴掌那么长,□□之后扎成把,散乱的丢进田里,然后就可以夏天开始插了。

    水稻要插得又快又整齐才好。这当然不是强迫症患者疾病爆发,而是因为等到水稻成熟收获的时候,如果长得十分整齐,那么镰刀下去,刷刷刷机留能割下来一片。但如果参差不齐,那就会大大耽误收获的速度。

    所以最优秀的庄稼把式,插出来的秧苗,那就跟国庆大阅兵的军队似的,横看竖看斜看都在同一条线上。

    普通人做不到这样的神乎其技,也有自己的办法。在开始插秧之前,冬叔和齐老三两人在田的两边拉了一条线,众人就比着这一条线插秧,大致上总不会相差太多。等到距离远了,再将线往前挪一下。

    插秧的速度要比之前育苗快得多,所以当然不可能再坐着小板凳慢工出细活,对于每个人的腰力都是个巨大的考验。如此忙上一天,整个人就会感觉站都站不直。哪怕经验再丰富,这一点都是免不了的。

    万山村的水田不算多,平摊到每家每户,也就是忙个几天就能完事了。听说南方那些全是水田的地方,当地的人多少都有点儿佝偻腰的毛病,就是因为插秧插出来的。

    不过周敏对这种不知道来源的传说持怀疑态度。

    插秧对于万山村的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因为它好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分水岭,在这之前,漫山遍野都是鲜花盛放,但在这之后,那些开放的花朵尽数凋零,而山上的各种野果则是陆续成熟。

    对孩子们而言,大山着实是一片取之不尽的宝库,里面藏着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足够他们撒欢一整个夏天。这也是山里的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了。

    周敏和石头,论年龄的话,勉强还能蹭在孩子堆里,但实际上,两人都已经是半个劳力,已经开始为地里的收成操心,自然就少了时间去寻摸这些吃的。

    周密自己倒是无所谓,反正作为成年人,虽然她承认自己仍旧重视口腹之欲,但不至于像小孩子一样看到什么就馋。如果上山的路上能碰到好吃的,她也不会放过,但不至于专门去找。

    但石头却不一样,虽然每天的饭不少吃,但肚子里却好像总也塞不满,对这些能吃的东西,自然也非常感兴趣。

    反正现在地不多,也算不得太忙,不耽误事的情况下,周敏索性让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不过事实证明,周敏实在是小看了石头。他虽然嘴馋,但却并不吃独食,不管找到什么东西,都会带回来跟周敏一起分享。这样一来,周敏也能一饱口福,自然更不会阻拦他了。

    水稻种下去之后不久,就到了雨季。

    在雨季到来之前,周敏机智的将地里的白菜给全部收了起来,只在地里留下三四株,用来育种。否则每次种菜都要去县城买种子,太麻烦了。村子里都是自家留种。

    因为浇了很多泉水下去,这些白菜吃起来更加香甜,周敏将其中大部分都送去了镇上邱家,又换了几十个大钱回来。

    从镇上回来的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

    天简直像是漏了个窟窿,一天到晚哗啦啦的下雨。周敏连上山取水浇灌作物都省了,毕竟这种下法,不涝着就算好事了,再浇水决不可取。每天大部分时候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周敏就把丢下很久的女红又捡起来做了一下。

    这么长时间,她的技术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一件像样的东西都没做出来,也着实令人嗟叹。

    不过,在安氏看来,这不过是因为周敏的心思没放在这上面罢了。

    她对此自然是有些不满的,但面对周敏这个孩子,她又摆不出母亲和长辈的款来,就连教训她,也觉得有些底气不足,索性就随她去了。反正等到要用的那一天,她自然会知道女红的重要性,到时候沉下心来学,也不迟。

    雨一下起来,地里的杂草也跟疯了一样的长。

    所以雨水稍微一停,村民们便立刻抓紧时间到地里去除草,免得它们将营养都吸走,地里的庄稼反而长不好。

    不过齐家的地不多,倒也不算特别着急,有的是时间将那几亩地从头到尾细细的锄一遍。而地里的草收拾起来,还可以拿回来喂兔子,倒是十分实惠。

    两个月时间过去,那八只小兔子活下来七只,每天要消耗的草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量,而石头却还打算趁着天气不算太热,再配种一次。

    经过半年时间,现在齐家的鸡舍和兔舍里显得非常热闹,每次路过的时候,都能够听见小动物们发出的各种声音,而每天早上,周敏也都能够听着鸡鸣声起床。

    下雨除了令人讨厌,让地里的杂草长得更猖獗之外,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地里的作物快要到了挂浆的时候,下雨水分足,这浆水才足够饱满,收回来的庄稼自然也更多。除此之外,雨后也是山里各种蘑菇冒出头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提着篮子进山,往往都能带回来满满一篮子各色蘑菇。

    在齐家,采蘑菇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自然落到了石头身上。

    虽然两人一起经常行动,但周敏也不能不承认,石头对这片山的了解远胜自己,而且在山里行动也比自己更灵活。这种差事交给他,是最合适不过的。

    于是在这段时间里,齐家隔两天就能吃上一顿蘑菇。

    周敏最喜欢的是一种掰开之后会渗出奶白色浆液的蘑菇,这种浆液生的时候尝起来会让舌头发麻,但做熟了之后,味道却是非常好,令人百吃不厌。

    炒蘑菇煮蘑菇炖蘑菇……周敏甚至还特意让齐老三宰了一只鸡来搭配。

    但再好吃的东西,除了白米饭之外,这么频繁的吃都容易腻。

    好在雨季也差不多结束了。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