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37.第37章 嫩玉米棒子

37.第37章 嫩玉米棒子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农妇山泉有点田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这日周敏和石头回到家时, 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

    桌上还摆着碗碟,饭菜做得堪称丰盛,而且并没有等他们就动筷子了。齐老三和安氏则各自坐着, 沉默着没说话。

    周敏一进屋就感觉到气氛不大对,看了一眼桌上的碗筷数目, 便问, “今天来客人了?”

    什么样的客人需要这么客气的招待?

    她甚至还看到了酒坛子。要知道齐老三因为之前身体不好, 被勒令不许喝酒, 就是好了也没有再沾, 也就是过年过节会小酌两杯。酒坛子更是被他藏得好好的,不肯拿出来。

    “是你大舅。”齐老三道。

    周敏瞬间了然。

    虽然上回去小河村的时候,她并没有见到几位舅舅, 只跟舅妈们照了个面,不过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 不进一家门, 只看大年初二,明知妹妹要回门, 三人却都不在家, 便能明白男主人们的态度了。

    “是为了土豆来的?”周敏将手里的香蜡纸烛放在桌上, 一边随口问道。

    齐老三点头, “是的。”

    “给了吗?”周敏看向安氏。

    安氏低下头, 仍旧由齐老三代答, “之前就说了最小的那一起留着送人, 你娘称了十斤出来,结果你大舅嫌弃东西不好,数量也少,觉得你娘不诚心,根本没要,气冲冲的走了。”

    其实安大舅之前的言辞还要激烈得多,因为看到堂屋里还摆着一筐预备来卖的中等土豆,便将安氏破口大骂的一顿,说她翅膀硬了不知感恩是个不孝女,有这样的好东西却不知送回家去孝敬爹娘,他这个做哥哥的上门,还拿最下等的来敷衍,怒不可遏的样子简直好像他占着公理,来齐家要东西是天经地义。

    结果被齐老三硬邦邦的顶了几句,说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也没有亲戚周济,就等着卖了土豆的钱来救命,正是因为念及岳父岳母,才匀出了一部分送给他,不收钱。别人再没有这个待遇。

    周敏卖掉土豆的消息还没有传扬开,安大舅自然不信,继续口不择言的大骂,结果齐老费从门前路过,冷笑着道,“老三,你这些土豆可是已经答应卖给我们世云的,可不能胡乱送人。”

    齐世云在县衙当差,十里八村的人都很清楚。安大舅听了这个消息,一时又惊又疑,再被齐老费讽刺几句,土豆也没要,就急匆匆的走了。

    不过看样子,也只是向再看看形势,估计以后还会来。

    说到底无非是欺软怕硬,周敏笑了一声,“他不要更好,咱们自己留着。”又对安氏道,“娘也别伤心,你看着吧,咱们家要是立起来了,有的是他们求上门来,恨不得把你供起来的时候。”

    之前她光是觉得安家这种亲戚糟心,但那是建立在他们态度强硬的基础上,就像今天。但安家人都生了一双势利眼,如果知道他们家跟县衙也有关系,背后有人撑腰,这态度估计很快就要变化了。

    至于以后,齐家的日子只会过得越来越好,安家这种穷亲戚,识本分的话,哄得安氏高兴了,给点好处也无所谓。

    天地良心,周敏完全是因为安氏好像挺在乎家人,所以才会这么说。

    却不想安氏反倒抬头瞪了她一眼,“胡说八道什么?就是他们真的把我供着,为的难道会是我这个人?从来你外公外婆就只看重三个儿子,我以前看不开,总想在他们面前挣个脸面,让他们承认我,可他们承认的哪里是我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要说安氏有多孺慕孝顺父母,那是笑话。那些冷言冷语,哪一句不让人难受?她没那么大度不计较。

    她之所以在乎娘家,无非是不甘心。身处困顿中时,这种不甘心就表现在她明明知道会被冷嘲热讽,还是忍不住贴过去。但现在安家主动凑过来,她才发现真正能够给自己底气的,其实是现在这个家。

    就算能给足了好处让安家人对自己笑脸相迎,那又如何呢?恐怕他们背地里还会觉得她是个傻子,好哄得很,说几句好话就能够占到便宜。

    一旦想开了,也就没有那么在意了。

    对任何一个女人而言,娘家应该是给他们撑腰的存在。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还有什么可挂念的?

    安氏之前低着头,着实是因为心灰意冷,而不是因为被大哥骂了伤心。

    不过这次来的只是大舅,还看不出什么来。说不定下次就是外公外婆亲自出场,到时候孝道的大帽子压下来,安氏未必能够扛得住。

    但不管怎么说,她能有这样的觉悟,周敏还是很高兴的。

    改变总是一点点出现的。自从齐老三的病好了,安氏身上那股六神无主的茫然脆弱就都消失了,整个人也显得比周敏刚穿来时沉稳了许多。今年地里收成好,将土豆卖给县衙这笔生意更是令人振奋,所以今天安氏在安大舅面前的表现才会比较强硬。

    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以后眼界宽了,底气足了,未必不会有更大的改观。

    周敏和齐老三对视了一眼,又安慰了安氏几句,等石头还了牛车回来,一家人便开始准备晚饭。

    齐世云显然很着急,第二天就亲自带了两辆马车过来。这已经是县城里所有能临时抽调出来的马车了,拉两千斤的重物走上半天还是有些吃力,但再加上齐老费家的牛车,应该就没问题了。

    之前因为不好麻烦冬叔编竹筐,所以周敏本来打算将土豆都堆在地窖里。但九叔公过来买土豆的时候看见了,就随口说可以用草绳编成袋子来装。反正土豆个头大,草编的袋子虽然有空隙,也不会漏出来,而且编起来也很快。

    结果老人家在这里忙活了一天,就编出十几条袋子,地窖里的土豆便都按照大小分袋装了。这会儿要搬上车,也是非常方便的,齐世云带着几个车夫,一边过秤一边搬,很快就完事。

    家里本来还煮了饭要留他们吃,但被齐世云拒绝了,“三叔三婶快别忙活了,我这好容易回来一趟,得回一趟家,不然我爹娘非得把我拆了不可。”

    齐老费还经常进城,与儿子团聚一番,但齐世云的娘却是逢年过节才难得见儿子一趟。这一回算是出公差过来,那边少不得也准备了。齐老三和安氏便也没有坚持。

    倒是周敏抽空问齐世云,“世云哥做成了这档子事,到时候免不得要庆功吧?我家养了兔子和鸡,要不要带几只回去?”

    “鸡就算了,兔子给我拿上几只。”齐世云摸着下巴道,“这东西倒是难得见人卖,就当是尝个新鲜了。”

    周敏便让石头去抓了四只兔子,装在笼子里给他带上。

    齐世云看了一眼已经在车上绑好的土豆,点头道,“敏敏你这土豆个头虽然不如上回的,但长得都不错。我前儿去仓库看了明公留下的种子,却是没法与你家种出来的相比。回头你种出来的玉米,若也是这般成色,送到县衙来,哥哥保证替你找到下家,如何?”

    “那就多谢世云哥了。”周敏得了这个保证,自然也十分惊喜。果然背靠官府好办事,哪怕不作奸犯科,来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齐世云来回的阵仗都着实不小,跟来的两个差役还穿着公服,自然又惹得村民们围观了一回,啧啧称奇。等人一走,立刻上齐家来打探,待得知是县衙采买了两千斤土豆,个个都是羡慕不已。

    对小老百姓而言,县太爷那就是他们能够想象的最大的大人物了,齐家居然跟这样的大人物有了关系,怎不令人惊讶?

    就是那些因为齐家这段时间出尽风头而有些眼红的人,也都偃旗息鼓了。

    齐老四得知这个消息,沉着脸在家里思量了半晌,还是决定再观察观察。虽然他始终觉得周敏不过好运搭上了齐世云,跟县太爷肯定扯不上什么关系,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再说齐世云若是扯着县衙的虎皮,却也是个掣肘。

    还真是好运气,那就暂且先将此事放一放。

    村里耳目灵活的人不少,在一部分人还沉浸在这个消息之中,兀自啧啧称叹的时候,已经有人从中领会到了更多的东西。

    县衙这么大张旗鼓收购土豆,必定有其原因。十里八村之前都没有听说过有这个东西,可见目前只有齐家种了。若是这土豆关系到什么大事,岂不是好处都是齐家的?

    于是之后几天,陆陆续续都有人登门,想要再买点儿土豆。虽然量肯定不会多,但或许也能搭着这场东风,顺便赚几个钱花花呢?

    不过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我这土豆卖的时候就和县衙签了契书的,不能再卖别家。父老乡亲们的意思我明白,但县衙咱们谁都吃罪不起,只好对不住大家了。”周敏如是说。

    白白走失了一个赚钱的机会,这些人自然扼腕不已。但再想想,县衙将这批土豆提前买走,明显齐家也没占到太大的便宜,也就释然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齐家的生活便进入了一段十分平静的时期。

    虽然中途有不少生面孔来打探过土豆的事,但听说都给县衙买走,还签了协议,便偃旗息鼓了。

    地里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那么高了,有一些长得早的,顶端已经含了小小的花苞,正是追肥的关键时期。齐家这会儿倒是不缺少农家肥,盖因养了一窝兔子之后,每天都要吃掉不少草,剩下的草根之类沤在那里,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上好的肥料,再加上猪圈里也能弄出一点,几亩地勉强够用。

    除此之外,因为之前在县衙听说玉米容易倒伏,又让周敏想起来,在施肥之后,还得给玉米上个厢——也就是用泥土在玉米根地下堆出一个土堆,好护住根系,这样在大风之中才能站得更稳。

    这一忙就又是一段时间,等到玉米地侍弄完了,地里其他的出产也陆续该收获了。

    西红柿已经快过季,这会儿藤蔓上只长着寥寥几个青柿子,果实还远比之前的小。辣椒则都红得差不多,可以摘下来晒干储存了。等到要吃的时候,在火上炒脆了弄成粉末就是。

    除此之外,豌豆、蚕豆和大豆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的吃了一些,剩下的渐渐老了,也都要收起来。

    这些东西一收,地也就空出来了。周敏在上头又点了一些萝卜。冬天是吃萝卜的好季节,万山村这里不是很冷,虽然也有落雪,但下雪之前提前将萝卜缨子割回来,正好喂猪,而萝卜埋在地里也不会被冻坏,这会儿种下去正好。

    虽然地的确不大,但忙起来居然也费了不少时间,断断续续弄完了这些,等周敏回过神来时,已经到了七月十五的鬼节了。

    在重视祭祀祖先的古代,七月十五是个大节,不过主要内容只是祭祀,倒是没什么额外的活动,只需要多多的买了纸烛来烧给地下的亲人,免得他们少了花用。

    今年周敏手里有钱,在这上头自然也舍得花钱,买了厚厚的一刀黄纸回来,齐老三自己动手,在上面錾出月牙形的印记,就是一摞标准的冥纸了。

    这一天晚上,一家人守在院子里,花了将近两刻钟时间,才将所有的冥纸都烧完。

    安氏还用南瓜和额外的香给石头做了一个香瓜——也就是将线香点燃之后,插进巴掌大的南瓜之中,看个新鲜有趣。等明早香烧完了,南瓜还能煮了吃,据说是有祖宗保佑,吃了能添福气。

    而进入七月,地里的玉米就开始挂苞上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长在外面的玉米须开始发蔫,就到了可以吃嫩玉米的季节了。

    撕开玉米外壳,看里面的玉米已经长得非常整齐,摸上去是硬的,但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能掐出汁水,那就是味道最好的时候了。刚刚挂上浆的玉米又香又甜,咬上一口,嘴里都是玉米的甜香气,无论是煮还是烤还是蒸,亦或剥下来炒菜,都是难得的佳品,让人百吃不厌。

    第一天周敏从地里折了十根玉米回来,煮熟之后很快被一扫而空,就连平日里总以节省为主,不怎么在意口腹之欲的安氏,都忍不住意犹未尽的道,“这个好,比土豆好。”

    周敏自己是更爱土豆的,不过也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嫩玉米棒子是季节性的食品,也就只能吃个十天半个月,然后里面的浆水长成淀粉,玉米就老了。但土豆却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只要做得好了,也不会腻。

    倒是齐老三很担心,“这么个吃法,别等不到收成就吃完了。”

    “这倒不至于,咱们一天才能吃多少……”周敏说着想起一件事,不由一拍桌子,“坏了,咱们自己吃不了,但是这玉米就长在地里,备不住有人会去偷!”

    须知她今天扛着玉米回来的时候,可是不怎么低调,村里的人都看见了。

    之前的土豆是种在地里,而且事先也没人知道是好东西,所以安安稳稳到了收获的时候。但这玉米长在地上,又还有很长时间才能收,免不了会有人觊觎。

    就那两亩地的玉米,哪里经得起这些人的糟蹋?

    只是偷去吃还好,就怕有一起人,见不得人好,专门损人不利己,万一趁乱把所有的玉米都毁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村里现在眼红齐家的人太多,这种事还真有可能会发生。

    一家人面面相觑,最后石头咬牙道,“大不了我晚上去地里住,守着这些玉米,看谁敢来动手?”

    “是啊。”齐老三道,“咱们一家四个人,分成两拨,晚上去那边守着吧。”

    两人的提议把周敏吓了一跳,“不用这么夸张吧?”不过她很快明白过来,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粮食那就是命根子,没有粮食真的会死,也怨不得他们那么在意了。

    “要不这样。”周敏想了想,道,“咱们趁新鲜,把这些玉米都卖了吧!”

    “什么?”安氏吃惊得直接站了起来,“你这是说的什么疯话?这玉米还没成熟,怎么卖?”

    “今天咱们也都吃过了,味道是极好的,如果拿去卖,价钱想必不会低。”周敏道。虽然这玉米不是只有她种,但浇灌了泉水的玉米,滋味却更为香甜。远比周敏后世吃过的糯玉米味道还要好得多,不信有钱人会不愿意买去尝鲜。

    至于让这东西走到有钱人家餐桌上的途径嘛,周敏也想过了,走周家或者县衙的路线,应该没问题。

    虽然这样一来,今年就没有玉米收获了,但也不招人惦记。明年直接从县城买种子,到时候种的人多了,他们家也就不惹眼了。

    至于粮食,卖了钱还担心买不到粮食吗?

    再说家里还有两亩水田,打的米足够四个人吃一年了。虽说还要交税,但是可以折银。

    安氏有些惊疑的看了看她,又看了看齐老三,不知该说什么。

    “也好。”齐老三低头想了想,道,“今年咱们家也出够风头了,如今就是这玉米最受人注意,早些卖掉也省事。”剩下地里还种着的,都是村里家家都有的东西了。

    虽说他们家出来的东西品质都更好,但外人不仔细盯着的话,哪能注意到那么多?

    如此一来,下半年就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了。

    “那明日我和石头就去雇车,送一点去邱家,送一点去县城,看看怎么说吧。”周敏道,“上回说是给邱五爷送辣椒,一直不得空,正好顺路送了。”

    “去吧去吧。”齐老三摆摆手,难得的有些惆怅,“这一年,咱们家去镇上、去县城的次数,抵得过往年全村人去的次数了。”

    敏敏什么都好,但就是心思太活了,很多东西,齐老三根本不懂,也不会轻易尝试,她偏偏就敢去做。这种魄力,让齐老三心里不免生出几分担忧。

    这样一个姑娘,齐家能留得住她吗?

    ……

    连邱五爷也没吃过这嫩玉米,当场撕开了让人拿去煮,等端上来,他居然连吃了三棒,看得瑞声又是高兴,又是担忧。

    直到感觉胃里感觉撑了,邱五爷才有些不舍的推开盘子,净了手,用帕子细细的擦,一面道,“这东西的确不错,怎么才送了十棒,莫不是怕我出不起钱?”

    “五爷说笑了。”周敏道。

    上回送那两筐土豆来,邱五爷连秤都没过,直接给了五两银子。虽说周敏还送了一对兔子,但就是加起来,也是远不及这个价钱的。但邱五爷说,周敏留给他的土豆都是最好的,价钱自然也不能按等闲来算。这些东西他自己吃不下,往上一送,换来的只会更多。

    这么一说,周敏也就不客气了。

    “五爷爱吃,回头我再送就是。”周敏说着看了瑞声一眼,道,“玉米也算是杂粮,吃了对肠胃极好的,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贪吃容易积食,五爷往后还是多注意才是。”

    顿了顿,又说,“可惜这东西季节太短。最多半个月,老了就没有这样的味道了。”

    “那就更该多吃些了。”邱五爷笑着调侃了一句,手指在桌面轻轻一敲,问周敏,“你特意把东西送来,应该不会只是请我尝鲜吧?”

    “五爷是明眼人,”周敏道,“的确是打算托五爷走个路子,为这东西找个销路。”

    “你有多少要卖?”邱五爷问。

    “今年种了两亩地。”周敏道,“没有仔细数过,但总有一两千株。”

    邱五爷挑眉,“那也不算多。”

    周敏无奈道,“前几年家里出了事,田地都卖了,这两亩地,还是今年新垦的。所以全指望这点东西了。哪知上回的土豆实在太轰动,如今村里人人都盯着我家,这些东西,早卖了也省心。”

    “既如此,那这事也好办。县城东边有个唐家楼,是做这饮食生意的。你不妨去找掌柜的谈谈。若是不放心,可以叫上县衙的人陪你同去,想来便没问题了。”邱五爷略略沉吟,便道。

    周敏点点头,问,“还未请教五爷和这唐家楼是……?”

    “我和他们可没什么关系。”邱五爷连忙撇清,“不过这是县城里最大的酒楼,往来的宾客,都是这一方土地上的大人物,里头的东西自然也卖得上价钱。”

    他停了一停,复又道,“玉米这个名字,你倒是取得不错,好口彩,也不落那些老爷们的脸面。到时候一部分放在酒楼里出售,一部分让他们外带回家。这些人家大业大,买得必然不少,几日之内就能卖完了。”

    周敏转了转眼珠子,道,“一事不烦二主,我就厚颜请教五爷了,不知道我这玉米,定价几何为好?”

    这回邱五爷没有立刻回答,斟酌了一会儿,才道,“我听说这东西已经有人在种,但这么个吃法,还是头一回见,也就是占一个新鲜。回头人看见了,自然也会效仿。不过我相信你的东西总比别人更好,唐家楼里卖十文钱一棒也有的是人抢着买,你就砍一半吧。”

    五文钱。假使有两千株玉米,这也就是十两银子了。

    周敏轻轻吸了一口气,站起身郑重的朝邱五爷一拜,“多谢五爷指点。”

    要说邱五爷所说的这些内容,都没什么出奇,但没有那样的眼界,就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对周敏来说,帮助的确是非常大的。

    因为还要去县城,所以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临走时周敏将辣椒粉送给了邱五爷,叮嘱了用法,又特意多提了一句,“这东西味道太重,五爷未必能习惯,最好是少少的放一点,先尝尝味道,若能适应再添加。”

    冲着他给出了这么好的建议,就不捉弄人了。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就是她不说,等这辣椒一下锅,那味道出来,厨房里的人自然知道好歹,不会多放,要让邱五爷出丑也不容易。

    刚才在邱家时,石头一直表现得很沉默,这会儿出来了,他才轻轻吸了一口气,小声问,“阿姐,咱们真要开价五文吗?”

    要知道他们租一整天的牛车,也不过给五文钱。

    “先去县城看看再说。”周敏道,“放心吧,邱五爷买得起,别人自然也买得起,不会卖不出去的。”

    高顺县这一带的确并不富裕,但穷的只是百姓,城里的有钱人永远不会少。

    进了县城之后,他们先去了县衙,找齐世云。

    上一回土豆推广的差事,齐世云办得很好,所以已经升职了,虽然品级还是不高,但在县衙有了编制,算是正式工,不是之前外聘的临时工了,甚至手下还多了两个办事的。

    所以这一回见到周敏,他是春风满面,脸上的笑一直没有散过。

    听周敏将事情一说,他也没有推脱,只是问了问原因,得知是怕东西种在地里会出事,也没多说什么,让人将周敏送给他的玉米搬进去,便亲自领了人往唐家楼去。

    有齐世云跟着,生意谈得非常顺利。不过周敏还是坚持让掌柜的尝尝玉米的味道,看看值不值得再定价。果然东西还没端出来,闻到厨下传来的香气,掌柜的就有些坐不住了。中途甚至还有好几拨客人来问做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让端上去。

    有了这个小插曲,谈价钱就容易多了,周敏将邱五爷出的主意一说,又说明只有差不多两千棒,卖完就没了,还给掌柜的提了个意见,可以限购。历来买不到的东西就是好的,这限购的东西,也让人觉得物美价廉不抢就没了,是一样的道理。

    掌柜立刻干脆的应下了这桩生意。

    且不提这样的好东西能将唐家楼的牌子打得更响,单说这其中的利润,就已经让掌柜十分意动了。周敏这个价钱,正好卡着他心里的价,见对方不肯退让,也就没有在这里纠缠。

    一千八百棒玉米,两天时间全都送进了城里,又有九两银子入账。

    周敏送了一百根去县衙,又送了邱五爷五十根,剩下的就放在家里自家吃了。

    她对赚钱虽然非常热心,但自己生活得舒适才是最根本的追求,所以之前卖土豆也好,现在卖玉米也好,周敏并不死扣那一点边角银子,宁可少赚点钱,也不能少了自己那一口吃的。

    ——她只卖两千斤土豆给齐世云,剩下的两千斤里卖掉了五百多斤,送人的加起来也有两百多斤,邱家是大头,再有给冬叔家的二百斤,这剩下的就只有一千一百多斤了。其中有八百斤是选出来留种的不能动,等过了年周敏还打算在村里卖一波种子。剩下的这三百斤,周敏都有些担心不够吃。

    卖完了玉米,周敏的存款就有五十两了。

    这还是今年的地少,明年将开出来的其他土地都种上,要赚五十两不太容易,但二三十两想来总是有的。到时候再压压价,应该能在陈县尊离任之前将买山的事情办下来。

    算完这笔账,周敏便觉得轻松了许多。

    虽然她也清楚,山并不是买下来就算完的,之后要将之利用起来,要投入的钱并不会少,但总归最难达成的一步差不多了,其他的慢慢来就是。

    从穿越过来开始,她肩上始终压着沉甸甸的担子,如今总算可以放下来歇一歇了。

    这一歇就歇到了中秋节。

    八月十五,团圆之日。

    这天周敏亲自下厨,做了一个干锅兔肉,一个土豆烧鸡,再加上各色冷盘素菜,居然也凑够了八菜一汤,摆了满满当当的一桌子,十分有过节的氛围。

    这顿饭吃得很久,也十分尽兴。

    每个人身上都能够感觉到一股与往日截然不同的生气,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很好。

    因为心情好,周敏甚至还跟齐老三喝了一点酒。她这具身体之前根本没沾过这东西,结果可想而知。半碗酒下肚,周敏就觉得意识都昏沉起来。虽然没有醉得意识不清,也没有眼花到看不清人,但她知道,自己醉了。

    也不知是醉在酒里,还是醉在这蒸蒸日上的日子里。

    耳边是齐老三和安氏说话的声音,但周敏觉得听不太清楚。她半靠在桌上,虚虚的眯着眼睛,盯着不知道什么地方,目光似乎能够穿越时空,看向另一个世界里的家人。

    又是中秋,失去了她之后,他们过得好吗?

    周敏很少让自己去想这个问题。因为这种完全无解的问题,怎么想也都只是让自己徒增伤感,如果真的是为了家里人好,那就要过好眼下的日子,不让他们为自己担心。

    但这番话,清醒的时候骗骗自己也就罢了。这会儿喝醉了,周敏就没办法将那些翻涌的心思压下去。

    就算她过得再好又如何?哪怕有一天挣成了全国首富,另一个世界的人又怎么可能得知?

    这一刻周敏忽然想起了一句从小就会背,耳熟能详的词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当年学的时候只喜欢它的音韵之美,余味无穷。但有一天真正懂得这其中滋味,才明白究竟有多苦。

    这世间最痛的事,生离,死别,她都占全了。

    一滴眼泪蓦然滚了下来,将周敏惊醒。她强撑着占了起来,扯开一个笑,随口搪塞了一句,“我好像醉了……”然后便步伐凌乱的回了自己的房间。

    一墙之隔外,静默片刻后,齐老三道,“已经很晚了,就到这里吧。”

    其实并不晚,天才刚黑不久,月亮才刚刚爬上树梢,正是赏月的好时候。前几日邱家来人,送了一盒做工异常精美的月饼,原本要留着今晚吃,也还没有开封。

    但没人反驳,安氏和石头安静的将桌面收拾了,然后各人洗漱之后,便回了房间。

    周敏静静地躺在床上,银白色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前,又让她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一轮明月啊,不知道寄托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相思相望,所以与它有关的诗句太多,又都太愁。

    “吱呀”一声,是门被人推开了。周敏微微侧头,便听见石头低低的叫了一声,“阿姐?”

    “怎么了?”她含糊的问。

    石头便走了进来。他站在床前,正好站在了那一片月光里,微微侧着身子,所以月光照亮了他一半的面孔,稚嫩中已隐约显出了几分沉稳。他沉默片刻,才低声道,“阿姐,爹娘和我都在,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这安慰来得十分突兀,但周敏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并未察觉。这番话石头说得认真,也稍稍冲淡了几分她心头的郁色,她不由轻轻点头道,“是啊,我还有你们。”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