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 第7节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7、生死抉择

    生逢末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最大的不幸。

    但对于此刻的朱重八来说,却是机会来了,余下的就看他如何抉择。

    就在他游方的这几年中,后来西系红巾军的开山祖师彭莹玉,也正在淮西一带进行起义前的秘密活动,传布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教义。

    彭莹玉也是游方和尚,朱重八即使没有见过彭和尚本人,至少也应该和彭和尚的党徒们接触过,他未必不受鼓惑和影响。

    几年之后,淮西一带就成为了东系红巾军的一大根据地,因为这里的群众基础不错。

    重八就是在这大元帝国的火药库中周游了几年,他即使没有加入过明教这种秘密组织,起码也部分地接受了些新的宗教、新的看法,尤其是嗅饱了火药气味,他也已不可能再安于现状。

    回到皇觉寺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大跌众人的眼镜:立志勤学!

    在这样一个纷纭的乱世,不慌忙于出去营生,却静下心来求学。如果不是有了重大的人生发现,朱重八估计是不会去浪费这个精力的。

    几年的游历,让他深深明白要成就一件事情,没有文化是万万不行的。

    另外,他也开始注意结交朋友,专门物色那些有志气、有胆量、敢作敢为的好汉,以为援助;他还不时进入濠州城探访消息,想要获知些天下大势。

    很快,他的这帮朋友们就要发挥作用了。

    回到皇觉寺不久,就有聪明点的师兄看出如净这小子已经今非昔比了,他已经越发不安分了。再加上这小子几年间变得又威武了那么多,师兄们也都不敢再随便支使他了。

    对于志向已定的朱重八而言,他每天要做的功夫,就是学习、观察和等待!

    先是,刘福通等率众起义的消息传遍了淮西各郡,四下开始人心骚动。

    到了至正十二年二月,郭子兴、孙德崖等起兵占据濠州城的消息也不痉而走。

    很快,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义军士兵就开始四下抢掠,他们最后还在皇觉寺放了一把火。

    师父一家及师兄们都因此逃散了,重八也在外面躲了些日子。

    一天晚上的时候,他又回到了皇觉寺。自己的栖身之地被毁,也许真的是该决定何去何从的时候了。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但他还需要最后一点力量。

    于是,他向神灵祷告道:“而今兵难四起,咱准备外出避难,求神灵指点迷津,咱将往何方可保平安……”

    一连问卜三次,可卦相都显示不吉!

    重八自忖:莫非咱哪儿都不能去?

    可朱重八心思缜密,他嘴里念道:“而今豪杰纷起,唯有强力者才能安身立命,但谁有能力勘定四方?……兵者,实为凶事,若是投军,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求神灵还是指教个避难的去处吧!”

    打定主意,他决定最后问卜一次。

    没想到这一次奇迹竟然出现了:问卜所使用的“珓”居然直立起来。

    看来,是神灵发怒,嫌我朱重八太过犹豫,太娘们儿了。

    投军一路,实属无奈,但也无可选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史书上这则神奇的记载很可能是附会的,目的还是想说明他朱皇帝有“天命”在身。

    几天之后,没想到竟有故人从郭子兴的队伍上给重八来了封信,内容显然是怂恿他投军。重八看完之后,立马把信烧掉了。

    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在队伍上的老朋友竟亲自跑来对重八说:前些天,我们以书信召你,你既不愿意去,可义军那边已经有人晓得了此事,若是有人宣扬出去,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听天由命!”重八叹息道。

    三天后,那个写信的亲自来了,他与重八交谈了半日,但没有勉强的意思。

    重八的内心还在激烈的斗争中,毕竟造反不是闹着玩儿的事。正如毛主席所说:“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尤其,造反是要死人的,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自己。

    又过了几天,彻里不花率领的元军来了。

    他们不敢去进攻红巾军,但抓附近老百姓杀了头去请功的胆子还是有的。

    独善其身的日子这回是真的终结了,搞不好他朱重八随时就会成为元军的刀下鬼。除了上“梁山”,还有什么路可走呢?

    可竟有那么一刻,他在犹豫:要不要加入元军呢?元军的胜算会不会更大呢?别看义军现在嚣张,保不准明天就被灭了……

    可是,你朱重八忘记了从前自己所经受的那些磨难、痛苦和不幸了吗?那都是谁带给你的?

    更何况,从天下大势而言,元廷如此腐败,被推翻是早晚的事。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既然认定了目标,那就毫不犹豫、义无返顾地前进吧。濠州城的兄弟们,我朱重八来了!

    看最新章节

    1、宅男受难记

    心理学上有一个所谓的“破窗效应”:如果一扇窗户被人打破了,而这家主人没有及时修补,那么路过的人还会让它变得更破。

    按中国的俗话来说就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捶”。

    如今,元廷因为没有及时将红巾军镇压下去,所以引来的是更多的反抗!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十日这天,邳州人“芝麻李”等八人在徐州起义。

    这次起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成本最小的起义,但成功后队伍居然迅速扩展起来。

    徐州乃是京杭大运河上的要道,不容有失。

    为了镇压这次起义,宰相脱脱接受了淮东元帅逯善之和豪民王宣的建议,招募了一支由“城墅趱勇惯捷者”及盐丁组成的临时军队开赴徐州。

    这支军队共计六万人,皆黄衣黄帽,号称“黄军”。

    在此之前,元朝政府已派出官兵包围了徐州。

    此次参战的元军总共达到近十万,对于乌合之众的“芝麻李”等人而言,面临的是一场灭顶之灾。

    脱脱作为前敌总指挥,怕功劳被人抢走,先行下令命包围徐州的元军暂停进攻,等他到徐州后再行发起攻势。随后赶来的“黄军”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年九月,起义仅一年有余的“芝麻李”等人就遭受了沉重打击,徐州孤城被攻陷,连他本人也被俘牺牲。也有史书记载说他并没有死,不过此人从此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这跟死了应该也没什么区别。

    但他手下的有几股人马成功突围,其中大将彭大和赵均用率一支人马向西南而行,一路与元军周旋。最后,于这年十月间同郭子兴部会师濠州。

    其实泥腿子孙德崖等人本性尚好,但新来的赵均用这家伙不是个省油的灯,此人相当狡诈。刚到濠州不久,在他的撺掇下,老孙和老郭二人就险些火并了(这姓赵的后来又流窜到山东,投靠红巾军毛贵帐下,结果要了毛贵的命,致使东系红巾军的羽翼被剪)。

    外敌环伺,窝里斗争又日趋升级,眼看就要自毁长城。

    内忧外患之下,朱重八在干什么呢?

    惴惴不安的郭子兴决定试探一下女婿的口风。

    他让人把朱重八叫来,把眼下的形势直接摊牌:元璋啊,眼下老孙他们几个合伙挤兑我,情况不妙啊,你说这往后该咋办呢?

    重八还是从前那句话:帅父多虑了,这主要是您平时会议开得太少的缘故。

    那意思说白了就是:您老人家整天就知道宅在家里,慢慢就和大家疏远了,要避免这些,就要舍得下面皮,多跟大家走动走动,交流交流,增进感情,消除隔阂,一切自然会好起来

    重八接着又补充道:古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如今咱濠州有朝夕之忧,帅父还当忍此小忿,以大局为念啊!

    听了这一席话,第二天,老郭就专门带着自己这个女婿一同会见了老孙等人。他一改昔日的不屑,以亲切平易的姿态想要同老孙他们修复关系,重八在一旁也不停帮腔。

    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老郭快意恩仇惯了,搞这套虚与委蛇的东西很不习惯,他仍是打心底里瞧不上这几位。捏着鼻子开了几次茶话会之后,他老人家又重新窝在家里做起了“宅男”。

    &nbs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