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 第18节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4、要地一个都不能少

    常州之战胜利后,廖永安被升为行枢密院同佥,俞通海升为行枢密院判官,常遇春升为中翼大元帅,胡大海升为右翼统军大元帅。

    接着,朱元璋置毘陵翼,以汤和为枢密院同佥、总管,张赫为元帅,命镇抚孙继达疏浚治理城隍。

    拿下常州后,虽然张士诚部已明显处于下风,但其实力仍在,所以朱家军的精力开始向西线转移。

    这年三四月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等率兵前去攻取皖南的宁国,因为此城跟原来的和阳一样是“城小而坚”,所以,仓促之间居然强攻不下。

    而且在攻城的过程中,常同志又被流矢射中,但他依然强忍着伤痛继续指挥作战。但一味强攻显然是不行的,即使最终胜了,所付出的代价也会太大。

    朱元璋听到战事不利的消息后,便亲自前往督师。他来到宁国附近,登高远望查看敌情,发现这么点的小城都拿不下的话,往后更大的城怎么办?

    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后,他发现问题的关键出在攻城技术上,于是,赶紧命人打造攻城所用的“飞车”。结果,“前编竹为重蔽,数道并进攻之”,从多个位置向城内实施攻击。这一招果然奏效,城内守军眼见守不住了,便开门请降。

    那么,这“飞车”究竟是啥玩意儿,竟如此厉害?

    史书上的记载也不甚明了,估计是一种借助风力的攻城器械吧,可能有点类似大型的风筝,只是上面多了些防护。因为宁国城墙矮小,可能就方便飞跃进去。

    此战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擒住了一位悍将,他就是朱亮祖。虽然这小子不久之后又叛投元军而去,但终于又被朱家军给逮了回来,从此死心塌地追随朱老大南征北战。

    之后,朱家军还招降了朱亮祖等人麾下的军士十余万,马二千余匹,一时实力大增。同时,宁国周围的一干县城也很快被拿下。

    到了这年五月,张九四为报一箭之仇,趁朱家军主力转战西线之际,便在东线挑起了战事。

    老张派遣部将意欲夺取长兴,遭到了守将耿炳文的痛击。与此同时,朱家军攻克长江北岸的泰兴(在今天江苏)。

    宁国附近的铜陵县尹罗德泰来降朱元璋。随后,常遇春率部驻扎于铜陵,才刚入城,附近的池州路总管陶起祖又来降,陶起祖还带来消息说:“池州城中守备薄弱,可以轻易拿下”。

    于是这常遇春一面派人向朱元璋请示,一面就开始谋划起攻打池州城的事来。!%

    不过有些特殊的是,位于长江南岸的池州如今已不是元廷的地盘,而是西系红巾军徐寿辉的势力范围,名义上大家都是红巾义军。但这其实也没什么,天下大乱之际,所谓“友军”基本都是挂名,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朱元璋不就正跟张士诚斗个你死我活吗?

    很快,常同志便开始作了些试探性进攻。他派遣部将赵忠、王敬祖等率军攻打池州所辖的青阳县。就在这时,一位熟悉的同志出来了,他就是当年在巢湖弃朱同志而去的“双刀赵”,当时他正奉大帅徐寿辉之命,驻守在池州附近的靳州。

    老赵闻讯后率兵来援青阳,中途与王敬祖部交上了手,也许是老赵来得太匆忙,也许是有些轻敌,结果被王部的数十骑一冲,就阵脚大乱,以至被打得溃不成军。

    最后,朱家军乘胜攻克了青阳。

    再继续说东线这边,朱老大早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目前,全歼张部的实力还不具备,当自己的主力西征、北上乃至南下,或者这三个方向同时出现紧急情况时,必然造成东线防守空虚,那么如何防住张九四趁机偷袭呢?应天的安全如何才能得到保障?(!&

    所以,建立一个稳固的东线防护体系,就是下一步作战的指导方针。

    不久,二十七岁的小将俞通海领命出征,带领水师攻打太湖中的马迹山。他们先是降服了老张的部将钮津等,接着又进占洞庭(东)山。就在立足未稳之时,老张的大将吕珍突然带兵杀来,仓促之间,诸将想要回撤。

    但是俞通海却认为不可,因为如今大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敌众我寡,一旦我军后撤,实力不足就会暴露,那么沿途敌军再来阻截或者夹击,形势就危险了。所以,不妨拼死一战,打退敌人。

    俞通海便身先士卒,带着众人迎了上去。仗正打得激烈,突然一个不防备,流矢竟射中了俞同志右颧骨,他顾不得疼痛,带着箭伤继续指挥作战。直到最后,终于疼得快撑不住了,才命人穿上自己的盔甲立在船头督战。

    领导的精神深深感召了部下,朱家军玩了命地冲杀向前。吕珍见形势不利,便带兵退走了。

    这年的六月,朱老大又命赵继祖等人夺取了作为长江南岸要地的江阴。至此,各要地已入朱家军掌握中,整个东线的“门户战略”也就算落实到位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长兴、江阴两地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长兴据太湖口,陆路走广德诸郡;江阴枕大江,扼姑苏、南通济渡之处。

    对此,朱老大在阶段性的总结报告会上是这样说的:咱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一个都不能少”,这很好!既得了长兴,那么他张九四的步骑兵就不敢再出广德以南下窥视(安徽的)宣州、翕县一带;得了江阴,那么张九四的水师就不敢再逆流而上窥视镇江一带的金山、焦山这些要地了。从此以后,他张九四再想图谋咱们,那就很不容易了。

    整个东线的防护体系至此完全建立。

    看最新章节

    5、烟花三月下扬州

    与此同时,张士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再加上南面的方国珍的挤兑,更让他感到危机四伏。另外,南面还有元军也对他很警惕。

    形势的发展很不如人意。这可咋办?

    也就在这时,他心头一亮,突然想起了老弟九六的话来!投降元军也不能投降朱元璋这厮。对啊,既然都是我的对手,那何不跟威胁相对较小的元廷妥协呢,方国珍不就靠这招活得正滋润吗?

    老张便跟兄弟们商量了一下,大伙也一致赞同。于是张家军再次向元廷投诚。

    没料到这次选择对极了。南面的元军立马成了自己人,而一直挤兑自己的方国珍部也转眼成了“兄弟部队”,更甚者,他甚至可以打着合法的旗号继续向南扩大地盘,而不遭到任何反对。

    这样的好事,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这年的秋七月,朱家军这边也是捷报频传。

    先是徐达率军到了宜兴地界,并对张士城部所盘踞的常熟展开了攻势,结果张部再吃败仗,被缴获马五十匹,船三十艘,降兵甚众。不久,又传来消息说南线的元帅邓愈、胡大海等已取得绩溪。

    接着,胡大海等又领兵拿下了徽商的老家徽州(徽商应该是明清以后才崛起的)。几天后,朱元璋下令改徽州路为兴安府,立雄峰翼元帅府,命邓愈守之。

    接着,胡大海又率军攻克了著名的“状元县”休宁,并向婺源继续挺进。就在这时,元将杨完者率兵十万想要收复徽州,胡大海闻讯后立即回师,并与元军大战于徽州城下。结果大败敌军,杀其镇抚李才,主将杨完者遁逃。

    关于这个杨完者,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死不怨泰州张,生不谢宝庆杨。”

    这里的“泰州张”说的是张士诚,因为老张贫民出身,其部下最初也多能爱护百姓,所以老百姓对他是虽死而无怨;可这个宝庆人杨完者,却是个残害百姓、无恶不作的家伙,老百姓恨死了他,就算是侥幸在他手上活下来,也不会领他的情。这就是民心、民意。

    九月,婺源元帅汪同、元江浙平章夏章等分别来降。

    十月,经过一番积极的准备,常遇春率廖永安等自铜陵进攻池州,而常遇春则率领水师直抵池州城下,两军互相配合,对城池展开了猛烈的围攻。

    自早晨战至下午,池州北门终于被攻破了,朱家军随即杀入城内,守军见势败走。黄昏时分,从长江上游来了百余艘战船增援,结果也同样被击溃。池州就这样被完全平定下来。!%

    不久之后,镇江对岸的扬州也被元帅缪大亨率军攻克,青军元帅张明鉴领其部投降。

    这张明鉴等人原来是啸聚于淮西,以青布为号,名“青军”,老百姓称他们“一片瓦”。

    这张部的人马一向剽悍,专事打劫,喜欢流窜作案,一路上由含山、全椒转掠六合、天长,最后来到扬州,百姓让他们整苦了。后来元廷的镇南王孛罗普化奉命来镇守扬州,他成功招降了张明鉴部,这才稍稍遏止住了张部的暴行。

    到了次年三月,扬州这座江北名城、繁华之地也出现了粮荒,于是张明鉴等人便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对镇南王软硬兼施地说:咱这正饿着肚子呢,朝廷却没派人来送点吃的。再说殿下您也是世祖皇帝(忽必烈)的后代,逢这这样的乱世,何不自己做了皇帝,然后出兵向南打通(江浙的)粮道呢,我们绝对跟着您干!要不然,人心一变,话可就不好说了!

    姓张的这伙人极力怂恿镇南王同元廷分家,镇南王当然不敢依,于是仰天大哭道:你等为何不知‘大义’二字?若是我听了你们的话,将来还有何面目见世祖于地下?(!&

    张明鉴一看,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便把镇南王给赶出了城,自己做了一城之主。当镇南王走至淮安时,正巧碰上“老鼠屎”赵均用,结果被劫杀了——看来这个老赵的确是个活跃分子。

    姓张的这伙人占了扬州城之后,因为没粮食,他们便吃起人来,“日屠城中居民以为食”,最后待到有人来统计户口时,城中竟只剩下了十八户。当然,这其中不全都是被吃掉了,也包括有逃亡外地的。

    扬州城已近于一座空城,可悲的是二百多年后扬州再遭浩劫。

    因此,当朱家军来攻时,张明鉴等人便放弃抵抗,直接投降了。

    话说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只一个老婆、一个儿子了,生于太平的长子朱标其生母可能是后来的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