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 第26节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9、乘着胜利的翅膀

    龙湾大捷这一年,世子朱标已经5周岁了。$首@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此刻朱元璋正值壮年,且雄心勃勃,但对于后代的教育也并不敢马虎。为把儿子培养成为将来合格的继承人,朱老大便专门设置了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教世子学习经学。

    其实,拿微言大义的儒家经典,来教这么一个懵懂小孩,有点滑稽。但朱同志望子成龙心切,宋濂等人也只得奉命,卖着老命向可怜的小朱标灌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可怜天下父母老师心!

    就在龙湾之战后几天,朱元璋召开了盛大的庆功会,在此战中光荣立功的将士们一律得到了重奖,而那些没有得到奖励甚至还挨了处罚的人,朱老大也在随后进行了劝勉。

    不过,有一位同志虽然没有参加此战,没能躬逢其盛,却也是有些功劳的,此人就是胡大海。

    就在陈皇帝大军集结于太平并窥伺应天时,为了在其他方向上牵制敌人,朱元璋特命老胡出兵直捣广信(位于江西东北)。本来,老胡觉得陈友谅既然已将主力集中到了太平,那么广信必然就空虚了,所以他只派出了部将葛俊率兵前往。

    当葛俊的军队路经衢州时,被都事王恺给拦了下来。老王又赶紧乘驿马来到金华见胡大海说明情况,他认为广信乃是陈友谅大汉国的东面门户,如今他既敢以倾国之力进攻应天,那说明对广信的防守是有准备的。所以,他建议老胡亲自带兵前去为好。否则,一旦有所失利,那么不仅广信拿不下,恐怕衢州也会牵连失守!

    老胡觉得是这个理儿,所以决定亲自出马。

    当他领兵到达灵溪时,广信城果然有步骑兵数千人出来挑战胡大海部,可是没一顿饭工夫,这帮人就被打得满地找牙而去。

    胡大海随即督兵攻城,朱家军的兵力是敌人的数倍,再加又是老胡这等人物亲自统领,所以广信城中的敌人感到压力很大,不久他们便身心崩溃了。很快,广信便被顺利攻克。

    不久,朱元璋改信州路为广信府,以段伯文为知府,立龙虎翼元帅府,以葛俊为元帅、周隆为副元帅守之。

    随后,朱老大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即罢除各郡县“寨粮”。

    起初,那些新被招抚的郡县,当军队经过时它们必须主动提供粮草,或者由军队前往专门征粮,名之曰“寨粮”。这本是实现“广积粮”战略的重要手段,因为仅靠现阶段的军屯是远远不够的。

    可是,任何地方的粮食生产总是有限的,军队征收的一多,留给老百姓的就少了。如果军队的人数过多,就会把一个地方狠狠刮掉一层皮,弄得老百姓都没了活路,不免有些愤怒的举动。即使宽裕些的地方,老百姓也会怨声载道。

    胡大海同志长年身处前线,对这些基本情况很是了解。民情骚动,随时都可能反。这年月,造反不是谁的专利,把老百姓逼急了,管你什么官军义军的,一样砍。于是,胡同志就把这一情况向朱元璋做了汇报。

    最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罢征“寨粮”。

    当然,粮食其实还是要收,只是换了些新方式,名目和比重也少了很多。另外,几年来军队且战且耕,加上大量的缴获,已基本做到了足兵足食。

    此外,朱老大还专门立下了一条规矩:用粮食的生产量来决定赏罚。而且,就像他自己说的:“兵不贵多而贵精,多而不精,徒累行阵。”减少冗余兵士,也等于变相节约粮食。

    通过这一番发展生产、精兵简政,朱元璋的队伍搞得有声有色,士气很高,老百姓也比较拥护。

    这年的六月,朱元璋任命安庆总管童敬先为省都镇抚兼安庆翼统兵元帅,算是担负起了守御一方的重任。

    不久,又派人加筑太平城。先前因为太平城西南俯瞰姑溪,所以才被陈友谅的水师从这里突破;如今陈家军败走,常遇春带人收复了此地,所以常同志特命将城的西南方靠后缩了一些,与姑溪拉开约二十余步的距离,同时,增高加厚了部分楼堞,这样一来,敌人再想用大船贴近城墙攀爬上来,那完全就不可能了。

    另外,为了加强应天的守备,朱老大也命人在龙湾修筑了虎口城。

    九月,以亲军左副都指挥朱文忠为同佥枢密院事。

    随后传来消息说,张士诚兵入侵诸全,朱家军统兵元帅袁实战死。坏消息之后又有好消息:已故的苗军元帅杨完者的部将、元军江浙同佥郑某率众投降;不久,原徐寿辉的部将欧普祥等人献袁州来降(即是彭和尚的老家)。

    当袁州的欧普祥等人投降的消息传到陈友谅那里后,他立即派出了五弟陈友仁率兵前往征讨。不料,这欧普祥也非常强悍,他不仅打败了敌人,结果连陈五王本人也给活捉了。

    被俘后的陈友仁那是相当的惨,欧同志将怒火都发泄在了他身上,不仅将陈友仁用鞭子狠抽了一顿,还把他关在囚笼里示众。

    如此一来,陈皇帝害怕了,他念着手足情谊,于是便派出了太师邹普胜前往袁州与欧普祥讲和,双方约定以后各守其境,不互相攻伐,欧普祥这才同意释放了陈家老弟。

    朱、陈两部打得热火朝天之时,有一人眯在一边睡大觉,这人自然就是张士诚了。

    陈友谅曾找他联合出兵夹击朱元璋,他不干。等陈皇帝吃了败仗,朱、陈二人斗法见见消停下来了,张士诚反倒积极起来了——后来也是这样。

    或许,他有自己的算盘:如果姓陈的灭了姓朱的,那么下一个目标自然就非他老张莫属,反之,姓朱的灭了姓陈的,他也会没活路。所以,他选择了坐山观虎斗。但他也不愿意让手下们的日子过得太安逸,“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嘛,所以,时不时也需要把队伍拉出来练练兵,借机也让那姓朱的紧张一下。

    就在朱元璋刚开完庆功会还没坐稳当时,老张又派出了大将吕珍、元帅徐义等带领水师自太湖入陈渎港,分兵占据了下新桥、五里牌、蒋婆桥,想以此为跳板分三路进攻长兴。

    长兴的守将自然还是耿炳文,耿同志很幸运,后来他得以神奇地躲过了洪武年间的大清洗,寿限也不短。到了“靖难之役”时,六十多岁的他居然成了朱棣的死对头。历史总爱开玩笑。

    当张部又来进攻时,小耿闻讯后便派出了手下的左副元帅刘成出五里牌,总管汤泉出蒋婆桥,张珙出下新桥,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较量。结果出师不利,汤泉、张珙皆战死,刘成与敌人相持一昼夜未分胜负。耿炳文不得不亲率精兵前往刘成处支援,这样才算把敌人的气焰给压了下去,还缴获了大量的甲仗船舰。

    十月,原来那些在采石之败中溃散的陈家军余部,先前他们都潜藏在一些河湾汊港里,这时竟又都集结起来蠢蠢欲动。

    他们以舟舰剽掠附近的无为州,朱老大闻讯后,对于这些漏网之鱼,并没有采取武力征讨的一手,而是采取了文的一招。他发下了一道大赦的榜文,让那些人前来自首,并且还承诺:原来有官职的一律复其原职,一般的士卒则赏发优厚的津贴。于是,这些陈家军余部都纷纷前来投降。

    十一月,江阴守将、枢密院判官吴良被召至应天入见,朱老大很安慰地当中宣布:“吴院判保障一方,使我部能够无东顾之忧,其功大矣!”

    在肯定过吴良的巨大成绩后,朱老大还特命宋濂等为吴良写了好几首赞美诗——这大文臣居然成了给爷们唱小曲儿开心的角色。

    十二月,朱元璋再次派出夏煜等人前往训诫方国珍:“福基于至诚,祸生于反覆,狡诈者亡,负固者必灭。隗嚣、公孙述等人可以作你的前车之鉴。你若再心口不一,反复无常,待咱大军一出,后果如何,你好好想想吧。”

    老方这回是真怕了,想那陈皇帝如此牛气的人物,都被朱老大整得那般狼狈,自己又算是哪根葱呢?所以,他对使者致歉道:“鄙人无状,致烦训谕。”

    使者要返回的时候,老方还专门派人前往送别。后来,他还命人带着一副金玉装饰的马鞍辔到应天进献朱老大,可是被拒收。朱老大回话道:“我如今有事于四方,所需者文武材能,所用者榖粟布帛,其他宝玩非所好也。”

    转眼间就到了至正二十一年(龙凤七年)的正月,小明王见于朱同志在南线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也不得不有所表示,于是加封他为吴国公。

    佥院邓愈也升官了,被任命为中书省参政(文官),但仍兼佥行枢密院事,总制各翼军马。后来,枢密院同知邵荣被提拔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这可是头几年朱老大的衔。同佥常遇春为参知政事,若是放在一个朝廷里,那这几个人可都是宰相级别。

    按照元朝的行省制度,一省的最高决策层通常都是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再像后来建国后徐达成了右丞相、汤和则挂名为掌管司法、监察工作的御史大夫。显然,朱元璋分明就有搞军人政府的打算。也许是因为他对于文官本来就信不过,害怕胜利的成果被人窃取,所以就只从亲信将领中选拔出一批人来搞文职工作。

    二月,又改分枢密院为中书分省。接着,又升佥院俞通海为同知枢密院事。

    三月,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命枢密院同佥朱文正为大都督以节制中外诸军事。

    当时,枢密院虽改为了大都督府,但先行任命的一干在外的武官尚仍其旧,既不作调整也不改换名头。

    这回,最为风光的非朱文莫属了。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战场上也没磨练多久,即使真有些才能,也不至于坐上最高军事长官的宝座,所以,他不骄傲才怪。

    先前,在攻打集庆时,文正倒是表现不俗,很是被老叔夸奖了一回,说他富于勇略。高兴之余,朱元璋对侄子寄寓了厚望,不久即授予他枢密院同佥的职衔。

    这次大败陈友谅,朱元璋准备再把侄子的官提一提,但私下里先问文正:“你想要个什么官,说出来让我考虑考虑!”

    不料文正却答道:“爵赏不先赏众人而急忙授予私亲,会使众人不服。而且,叔父既成了大业,侄儿又何愁富贵!”

    老叔一听,这孩子挺识大体的,心里越发喜欢。最后实在忍不住,所以才把“大都督”一职授予了文正。

    朱元璋这么做,肯定是存有私心的,军队大权握在自家孩子手里,比谁都更让自己放心。但他却忽略了一点:赏必符其功,罚必当其罪,再富也不能富孩子。都没受太多挫折和磨练,也没做出太出色的成绩,就大加封赏,甚至让其担当大任,其实是在害孩子。

    果然,后来朱文正立了不少功劳,但眼见老叔并不像从前那样大加封赏,心里便很不满,居然起来造老叔的反来,落了个锒铛入狱的结果。因为亲情障目,朱元璋没能正确看待侄子,酿成一段悲剧。

    10、富日子要穷过

    不管是打仗也好,搞公共建设、给官吏们发工资也好,哪怕是居家过日子也好,离了一样东西就都玩不转了——这就是“钱”!

    为了增加税收,开辟财源,中书省向朱元璋建议征收酒、醋之类的税费,结果被采纳。

    到了至正二十一年的年初,在众人的建议下,朱元璋又命李善长等人专门制定了盐法、茶法和钱法等,以从根本上保证财源之活水。

    这也是一个政权的长久之计,既从制度上规范了人们的经济行为,又能够促使这个政权得到稳固。

    先说盐法,该法的规定:严禁贩卖私盐,并设官盐局进行专卖。

    这也是历来所有政权都采纳的方法,只不过税率高低有别而已。朱氏政权以二十分之一取税,后来一度增加到十分取一。

    茶法则规定:商人到产茶区买卖茶叶,必须向政府缴钱换取贩茶的凭据——茶引(类似盐引)。

    每引茶的限额为100斤,需纳钱200文,不足一引的则叫畸零,发给“由帖”。如果没有引和由帖,或者茶数与引、由不符,就叫贩卖私茶,一旦被告发或查处,直接逮送官府问罪。

    当时,政府在宁国府和溧水州都设有茶局批验所,专门来批验引由、检查茶货。茶法还规定,凡私茶出境或关隘放私的,以及用过引、由不及时缴还的都将处以重罪。

    显然,这是与商人争利的一种手段,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要解决财政困难,就者的这么做了,这跟后世的“厘局”很有点相像。

    但这些税法之类的,只能算是收点“保护费”,还远远谈不上改善整个财政状况。要达到这点,必须控制整个金融。唯一的办法就是铸钱。

    元代的货币本来使用的是钞,类似于我们现在通用的纸币。起初,这种纸币用金、银、丝等硬通货作钞本,发行有限额,还可以转兑金银,信誉度还比较高。

    但到后来,政府财政赤字变高,印钞量便加大,钞票于是疯狂贬值,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飞涨、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后来,元廷为挽救经济又转而铸钱,但钱铸得很“山寨”,质地脆薄,易于损坏,根本不被市场认可,也就无法真正流通。弄到最后,民间又退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如此一来,既阻碍了商品流通,也影响了政府的收入,皇帝也开始缺钱了。

    接下来,自然是公开对老百姓抢掠,官军直接变成盗匪。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而起。

    所以,尽管在初占江南时,李善长就建议过朱元璋发行铜钱,以促进货物流通、增辟财源,但鉴于元朝的教训就在眼前,朱元璋想了好久,还是把这件事按下没做。可现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就只能这么办了。

    于是,至正二十一年二月,朱元璋批准了在应天设立宝源局,正式铸钱。其所铸造的“大中通宝”铜钱,以400文为一贯,40文为一两,4文为一钱,当年共铸431万贯,并可与历代制钱通用。

    结果,这项重大的财政举措获得了成功,朱元璋控制下的江南一带经济平稳,老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政府也从中得了利。

    财源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后,朱家军的整个军需供给就一步步转向正规化,军队的战斗力明显提高了。

    日子一天天似乎好起来了,但朱元璋并不敢掉以轻心。

    有一天,朱元璋在东阁视事,南京本是火炉之地,当时又值盛夏时节,所以他老兄坐久了,竟然已是汗透衣襟。

    服侍的人就赶紧另拿了一套衣服进来,都是一些浣洗过多次的旧衣服。这时,旁边的参军宋思颜忍不住插话道:“臣见主公躬行节俭,穿的都是旧衣服,这如同当年讨厌新衣服的的大禹一样,您今番的举动足可以示法于子孙后代。但是,臣仍不免有所担心,今日危难,主公可以如此,他日一旦走出困境……恕臣直言,惟愿主公能够始终如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老宋这番话拍马中也带着劝谏。

    朱老大是个聪明人,历史上的那些教训他不可能不听说过一些,更何况他自己就是穷苦出身,历来就痛恨骄奢淫逸。

    所以,闻听老宋的这番忠言,朱元璋当即大喜,他让人拿了些赏赐,以表彰老宋的忠直。

    而后,他又表扬了老宋一番。老宋客套了几句后,趁着朱老大高兴的茬儿,他又说道:“近来听说句容有老虎为害乡里,又听闻主公已经派人将它们给捕获了,还听闻说您已经把它们给豢养起来,让老百姓拿狗肉去喂它们。这说起来能有什么好处呢?”

    那时没有动物园,朱老大估计没见过这些猛兽,可能一时图个新鲜有趣,养起来过过瘾。乍一看,这也算不得多大个事,但问题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今天能稀罕这个,明天就能稀罕那个,到头来就很可能会像宋徽宗迷“花石纲”那样,弄成劳民伤财!所以说,这个坏头儿也绝不能开。

    朱老大一时大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哪!他便立刻命人把那两只老虎与一只熊都给杀了,然后煮了分赐给百官品尝——这也算是向大伙表明自己改过的决心。

    11、谁动了我的要害

    龙湾之战,陈家军主力被消灭大半,想要在短时间内补齐战力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家军正好乘势进取,继续扩大胜利战果。

    至正二十一年四月,朱元璋改宁国府为宣城府,以中书省参议李善长为参知政事。五月,以枢密佥院胡大海为中书分省参知政事镇金华,总制诸郡,都事王恺为左右司郎中。

    同时,他又命同佥枢密院事朱文忠在严州一带修筑城防,因为那里距离张士诚部所盘踞的杭州很近,不多做点准备显然是不行的——朱元璋对安全的理解一向是“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决不寄希望于别人不会欺负我,而应寄希望于我不可被欺负)。

    就在不久前,院判朱亮祖曾率兵前往攻打陈友谅的地盘——饶州安仁之石港,不利而还;但朱文辉(朱老大的又一养子)引兵攻打池州之建德,结果得手。

    陈部虽然新败,但诸将也不是吃素的。不久,老陈的部将李明道进攻信州,为了阻止浙东的胡大海来援,他先派兵占据了玉山之草平镇。胡大海的部将夏德润出兵前来争夺,不幸战死。于是李明道乘胜攻打信州,而信州守将正是老胡的养子胡德济,他兵力单薄,危在旦夕。

    老胡随即率兵由灵溪西进,当胡德济听闻援军已到,便引兵出城,与李明道展开了激战。这边胡大海援兵赶到,父子二人合兵夹击敌人,结果大破敌军,并生擒了李明道及其宣慰王汉二等人,缴获战马器械不少。

    这王汉二本是王溥的弟弟,而王溥又是饶州的地方军政长官,饶州没有被攻下,所以朱文忠就命王汉二以书信招降哥哥。但王溥一时犹疑不定,于是文忠只得把李、王二人送到了应天。朱老大见二人态度不错,于是恢复了他们的旧职,并且还决定任用他们作为将来攻取江西的向导。

    六月初,由于各处的驻军不断被抽调去加强西线,镇守长兴的耿炳文有些担心了,他给朱老大上书说自己这边地接敌境,应该把广兴翼的驻军留下以作为应援。但请求被朱元璋拒绝了,朱老大只是让他加强长兴守军、民兵的训练,自为镇守。

    到了这年(1361年)夏天,雄峰翼分院元帅王思义攻克了鄱阳湖附近的利阳镇,不久便与邓愈的大军会合于三洞源,准备攻取浮梁。

    不料邓愈大军久攻浮梁不克,朱老大闻讯后派兵前往支援。八月,浮梁终被攻克,敌守将侯邦佐等弃城逃走。

    但与此同时,一个坏消息传来:安庆重镇失守了!

    攻陷安庆的敌主将正是陈皇帝手下大将张定边,看来他是想扳回一局。

    当安庆守将余阙等逃回应天后,虽然有常遇春等人求情,但朱元璋仍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死。可见这次出事,既出乎他的意料,更让他震惊!

    当然,有个疑问也来了:安庆如此重要的城市,又处在对敌斗争第一线,朱老大为什么不派徐、常之类的猛人,而是派了籍籍无名的余阙去镇守呢?

    这点的确让人想不通,我猜想,或许是由于时间仓促,西线形势又过于复杂,朱老大对于西线的防守还没来得及完全部署好,陈家军突然袭击而得手。更何况徐、常等猛将经常被朱老大调往各线机动作战——赶上张定边等猛人出马,那余阙自然扛不住,没等到增援就被揍趴下了。

    不管怎么说,安庆一失,长江上游的防守便被撕开了很大的一个口子。

    朱元璋本来就担心西线的陈友谅不好对付,不愿轻易派出主力前往征讨,想本着先易后难、逐次解决的方针,等扫平东南后,再跟老陈算总账。

    但眼下看来,你不杀老虎,老虎便伤人。只能先把硬骨头啃了,再解决其它容易的。这时,刘伯温也趁机建议调整总体战略为“先南后北、先西后东”,先彻底解决掉陈友谅部,再掉头东顾,消灭张士诚;等荡平南方后,再挥师北伐。

    朱元璋考虑了良久,又和大伙做了反复的比较分析后,决定亲率主力伐汉,翦灭陈友谅。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其生平第一次对西线主动用兵,在此之前,面对陈友谅部,朱元璋部在总体战略上一直处于守势。

    12、哥儿只是个传说

    这年的八月,元将察罕帖木儿(又名李察罕)攻占了大宋政权的都城汴梁,朱元璋为慎重起见,便派出使节到他那里通好。

    这一远交近攻的法子,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但也屡试不爽。

    结果相当让人满意——察罕帖木儿马上认可了朱部对大元的忠心。当然,也不是说他智商真的低到了这么容易轻信人,究其根源,这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以及后来的王保保等人,跟晚清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一样,不过是拥兵自重的军阀而已。有人前来投表忠心,何乐而不为?

    当时察罕帖木儿正全力攻打山东,并且成功招降了田丰等部,其势力颇大。朱老大也是借机试探一下他的态度,结果发现:这老察果有军阀本性。那好,大家就心照不宣,一拍即合吧。

    北线能暂时相安无事,那么就可以全力以赴进攻西线了。

    朱元璋于是加紧筹备水军,消灭陈友谅,没有强大的水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前段时间,李明道被朱文忠俘获,交至应天后,朱老大便向他了解情况。李明道把陈部的具体情况做了详细汇报,最后说道:“陈伪主自从篡弑(徐皇帝)以来,将士皆离心,且政令不一,擅权者多,骁勇之将如赵普胜者,又忌而杀之,虽有众,不足畏也!”

    也就是说,陈哥儿其实只是个传说,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朱元璋听了,心里便多了几分底。

    现在,既然准备全力进攻陈友谅,那就必须把所有工作做足。就在出师之前,朱老大还抓住了陈皇帝的软肋,就此告谕诸将道:“陈友谅贼杀徐寿辉,僭称大号,此乃天理人情所不容!偏他又不度德量力,恃凶一再犯我大宋疆界,前次既自取祸败,尤不知悔悟。如今他又以兵攻陷安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徐达同志也在一边附和道:“师直为壮,今我直而彼曲,焉有不克?!”

    刘半仙儿也从容出场,他对朱老大一拱手,说道:“愚昨观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后,此师胜之兆。愿主公顺天应人,早行吊伐!”

    经过这一番煽风点火,众将自是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要跟老陈拼了。朱元璋看了非常满意。

    只是老刘虽被大伙看成“半仙儿”,但他没能预料到另一件大事:他老妈刘老夫人去世了!

    古人重孝道,所以,老刘只得向朱元璋请假将老母归葬里营,并守孝三年。朱老大一看,这哪行,在这节骨眼上,别说离开三年,就是三个月甚至三天,都万万不可。为了显得正式,他便亲自撰写书信慰留刘先生。

    信是这样写的:今日闻知老先生尊堂辞世去矣。寿八十余岁,人生在世,能有几个如此?先生闻知,莫不思归否?先生既来助我,事业未成,若果思归,必当宜宽。于礼我正当不合解先生休去,为何?此一小城中,我掌纲常,正直教人忠孝,却不当先生归去。昔日徐庶助刘先主,母被曹操将去,庶云:“方寸乱矣,乞放我归。”先主容去,使致子母团圆。然此先生之母若生而他处,以徐庶论之,必当以徐庶之去。今日老母任逍遥之路,踏更生之境,有何不可?先生当以宽容加餐,以养怀才抱道之体,助我成功。那时必当遣官与先生一同回乡里荐母之劬劳,岂不美哉?

    这封信语言虽谈不上多华美,但以朱元璋的文化程度,写到这份上,也够难为的了,这算给足了老刘面子也给足了梯子,毕竟国事重于家事。

    得到信后,老刘自然是顺坡下驴,个人服从组织安排,留了下来。直至这次西征归来,朱老大才特准了他一年的“丁忧”假。

    各项准备工作既已妥当,于是朱元璋便率领着徐达、常遇春等各路大军由龙湾逆长江西上。

    朱老大乘坐的是一只龙骧巨舰,远远地便能瞧见一杆大旗树立于船头,上书八个大字:“吊民伐罪,纳顺招降”——这话是专对陈皇帝软肋的!

    船队乘风逆流而上,第二天就顺利到达了采石。

    这里,有不少陈家军的侦察部队出没于江上,当他们见到朱家军的雄壮气势后,便望风奔逃。几天后,船队就到达了安庆附近。安庆守敌龟缩在防御工事里,坚守不出。

    经朱老大与刘军师等人研究决定,先由陆路佯攻敌人,引诱其出战,然后水军便乘势大举进攻。

    计议已定,当敌军主力与朱家军在陆上大战正酣之时,廖永忠、张志雄等则带领水军以迅雷之势攻破了敌人的水寨,破敌船八十余艘,获战船二十有七。

    正当陈家军首尾难顾之际,两路朱家军以钳形攻势直取安庆,不久安庆即成功告破。

    看来,安庆城确实不如想象中的坚固。余阙可以在此地坚守七年,看来是他运气好,没遇上强敌;而丢了安庆被朱老大砍了头,也只能怪他运气不好。跟城防真的没多大关系。

    当大军一路长驱追击残敌至小孤山时,驻扎在这里的陈家军守将傅友德及丁普郎投降了。

    前面已经提过,这二位可绝非等闲人物,他们都曾是天完政权的“四大金刚”之一,响当当的猛将。“狂人”丁普郎后来早死,而傅友德则扬名立万,最后成了朱老大手下的头号战将。

    若论大器晚成,傅同志与东汉名将马援有得一比。只是他最后还是没能逃过朱皇帝的清洗,让人扼腕。

    这里不妨先说下傅友德同志的经历吧,他的遭遇比韩信还不如。

    傅友德的先祖是安徽宿州人,后迁徙到了安徽最北端的砀山。红巾军起事后,他先是跟随刘福通的部下李喜喜入蜀,李失败后,傅友德又归降了明玉珍,可是明玉珍却未能重用他。空怀一身才干,但不能很好地施展,于是傅友德一气之下便又改投到陈友谅麾下。

    然而,陈友谅也没怎么看清小傅的才干,他充其量不过是在陈皇帝混口饭吃而已。到傅同志归顺了朱老大后,二人交谈了一回,朱老大便“奇之,用为将”。

    英雄识英雄,单就这件事,就看出老陈和老朱的眼光不是一个级别的。

    傅友德及丁普郎两位猛人的来降,充分说明了一点:他们绝不是被朱元璋的兵威给吓服了,而是被陈皇帝的没眼光给气跑了!

    人心一散,天下何事再可为?

    当时,陈友谅正坐镇于江州。当朱家军水师到达(鄱阳湖)湖口时,恰遇陈家军的一支江上巡逻部队,朱老大命常同志前往收拾他们,很快,敌舟便退走了。

    朱家军一路追赶至江州,陈皇帝亲自率兵来战,朱老大将水师分为两翼,合力夹击陈家军,结果陈家军真的很不经打,立刻败下阵来,并被缴获了舟船百余艘。

    很快,朱家军又乘胜包围了江州,此地正是陈皇帝的临时都城,也是白居易当年创作《琵琶行》的地方。江州是江西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虽然江州城内陈家军兵力甚多,但这里也跟太平城一样,可以从水路发起强攻。

    于是,廖永忠在船尾造桥,名曰“天桥”,高与城齐,他命将船顺风倒行,使“天桥”与城墙连接,朱家军战士们攀缘而上,一下子就攻进了城去……

    陈皇帝一看风紧,连夜带着老婆孩子弃城逃往武昌。

    朱家军随即占领江州,又缴获了战马二千余匹,粮数十万石。朱老大还派出徐达领一支水师前往追击陈友谅。

    当时的陈家军正在沔阳一带赶造超大型战舰,以期卷土重来,所以,当徐同志听闻敌人要出巨舰来迎战自己时,出于慎重考虑,他只得将部队屯集于汉阳的沌口,以做好进一步应敌的准备。

    随后,朱元璋改安庆府为宁江府,以儒士吴去疾任知府事,又立宁江翼;改池州路为九华府,以刘行任为知府。

    &n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