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沧海藏龙文集 > Morse永恒的摩尔斯

Morse永恒的摩尔斯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沧海藏龙文集 !

      chapter1

    “所有人注意,这是我们在永远沉寂之前最后的一声呐喊!”公元1997年,随着法国海军发送的最后这则消息,标志人类其他任何一种编码均无与伦比的摩尔斯电码,光荣地完成了自它诞生一百六十二年来为人类做出的非凡贡献的神圣使命。时至公元1999年,摩尔斯电码虽从现代国际海事通讯中正式退出,是摩尔斯电码的灵感推动了人类现代卫星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却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作为一种信息编码标准,摩尔斯代码拥有其他编码方案所无法替代、无法超越的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如今,忙碌的人们已经无暇问津当年摩尔斯(samuelmorse)是如何在1835年发明了电报机,嗣后的1838年,美国人艾尔菲德•维尔(alfredvail)又在此基础上构思了一个“通过点、划和中间的停顿,可以让每个字符和标点符号彼此独立地发送出去”的方案,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美式摩尔斯电码,进而使之用来传送了世界上第一份神奇电报的诞生进程。直至十年后的1848年,摩尔斯电码在friedrichclemensgerke的演变发明下,成为现代国际摩尔斯电码,并被正式用于德国的汉堡(hamburg)和cuxhaven之间的电报通信。1865年,摩尔斯电码经少量修改之后由国际电报(internationaltelegraphy)大会在巴黎标准化,最终由国际电联(itu)统一定名为国际摩尔斯电码。

    尽管摩尔斯电码成为历史,人们依然不能忘记它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永不磨灭的巨大作用。从上个世纪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仍将记忆犹新。在战争魔王的手中,摩尔斯电码成为了一种变相的杀戮工具,无数的生灵惨遭涂炭。但在为正义而战的战士手中,它又成为一种拯救生灵的武器。克里姆林宫的第一声炮响,偷袭珍珠港事件的幕前幕后,日本广岛上空那片毁灭性的蘑菇云,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以及载入史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解放战争战役,包括新现代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无不显现摩尔斯密码电报在战争中的神奇魅力与重要地位。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无线电波战争领域里,有多少无名英雄为国捐躯,像苏联杰出的谍报英雄左格尔,女谍报员安娜•克劳津,中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他(她)们将伴随着的、的、的,打、打、打的无线电信号波(continuouswave)被人们永远铭记心间。

    尽管摩尔斯电码成为历史,我们决然不会忘记为了新中国远洋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工作在船舶电台的报务员们——他们是“浮动国土”上的一支特殊劲旅,他们是搏击大海用无线电电波进行船岸沟通工作的战士。

    1961年4月,是他们为了“光华”轮首航印度尼西亚揭开中国远洋运输史新的一页,用灵巧的双手通过报房的电键敲击发射出第一道划破海空的无线电波。

    七十年代,又是他们用手中的电键为迅猛崛起的中国远洋一次又一次地叩开国外港口无线电信号岸台的大门。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还是他们用长满老茧的指尖,通过电键构筑起一道道由中国通往世界的空中桥梁。那数以百万、千万份的往来电报,记载着中国远洋船舶参与索马里营救中国驻外使节华侨,身陷海湾战争港口被困数月,首航纽约、伦敦、东京、南非等国际著名港口,极地建立长城站以及联袂配合航天飞船腾越太空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诉说着中远报务员经历无数惊涛骇浪的艰辛,撰写着中远报务员献身远洋的辉煌人生。

    时至人类新世纪的今日,摩尔斯电码虽将逐步退出远洋船舶的历史舞台,可这支数以千人计的特殊队伍,仍然百尺竿头,迎头赶上。他们中间有的逐步改行,有的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勤奋学习,又转入航海驾驶员的行列。有的则已两鬓斑白,开始收拾行囊,逐步告退其为之奋斗毕生的电台。

    chapter2

    在我的航海生涯中,使我有机会与将近几十位报务员风雨同舟。雷鸣,是这众多与我患难与共的战友中的一员,因为我工作的调动,彼此已经别离十数载未通音信。

    2005年国庆长假,我的手机接到一则不识号码的短信:老船长,我想你一定已经猜不出我是谁喽!我是雷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多年不见我好想念你啊!我随即拨通电话,电话的那一头传过来老战友久违而又熟悉的声音。雷鸣告诉我,他于国庆节前夕已经办妥一切手续,正式退休告别远洋。退休工资待遇是以船员实际在船的“海龄”计算的,因为雷鸣具有292个月的“海龄”他可以享受两千多元的退休工资待遇。“蛮不错的喽,老船长!我女儿已经从复旦大学毕业,并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学校保送挪威深造。没有了后顾之忧虑,我和我爱人的晚年够用的啦!”雷鸣在电话中先是自慰的口吻然后终于忍不住啜泣起来“船长,我可是拿着退休证,含着泪,沿着三十二年前的那条老路,从塘沽乘火车回来上海的啊!三十二年前,我上的第一条船是‘大冶’号,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我先后工作过三十多艘各种类型各种航线的船船,船员服务簿上签的字,盖的章,那都是我献身大海的见证啊,我的老船长。当年还没有结婚的我,就是这样子牺牲自己的青春从大海里挺过来的呀!”

    听过雷鸣的这番话,一阵莫名的感慨与震撼涌上心头,一幅穿越时空的画面掠过我的脑际,我的心啊,有如倒海翻江,久久难以平静。整整292个月的“海龄”也就是说雷鸣自打进入远洋行列的1973年起,到2005年国庆的这三十二年间,雷鸣与他的爱人断断续续累计在一起的时间才两千七百四十三天,而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二十四年零六个月却全部都撂在了海上,这还不包括从军五年的“军龄”

    这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中国海员更清苦的职业吗?没有!即便是职业军人也不是这样!

    我敢说,只有雷鸣才有资格算得上中国远洋海员中的“真海员”!这种近乎痴迷的执着,这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不为利益所动的“忠臣”只有军人出身的雷鸣才能够做得到。在中国海员这支庞大的队伍中,尤其是从七、八十年代过来的中国海员,他们所经历的风险,他们所承受的一种近乎“苦行僧”的海员生涯,以及他们的爱人、直系亲属在家庭的主心骨远在天涯海角这么多年中所遭逢的人生嬗变坎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是任何一个外国海员闻之却步的。如果笔者不是一个与雷鸣同样的航海亲历者,恐怕读者也该为之称奇。

    还是三十二年前的那条马路,当年的塘沽招呼站已经成为今天颇具规模的火车站,那趟通往海港的102路公交车照样地行驶着,但票价已非当年的一毛。那片辽阔的盐碱地矗立起鳞次栉比的楼房,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港口成为当今享誉世界的国际海港。三十二年啊,弹指一挥间。人是物非,沧海桑田,青丝染白发,雷鸣怎能不感慨良多、触景生情?两行清泪不自觉地也从我的双颊滚落下来。

    chapter3

    雷鸣是崇明岛人,原名雷小囡,排行老二。起这个女孩的名字是缘自老雷家世代男丁兴旺,父亲实指望能生一个小囡好帮助母亲打理家务替个女红手脚什么的,没曾想来到世界的又是一个男娃。“再等下一次吧,他爸?!啊?我看就给这娃起名叫小囡吧!”小囡的母亲对着老雷投去一个歉疚的眼神,那意思是这次的肚子没有争气,下回要让“小囡”给老雷家添个小妹妹。

    1968年,血气方刚的雷小囡走出崇明岛,成为昆明军区某部的一名雷达通信兵。新兵连连长对眼前这个能吃苦、耐力强,身材高挑反应敏捷的小伙子看在眼里,喜欢在心里,可对这个新兵蛋子的名字犯上了嘀咕:“雷小囡!”“到!”“一个血性男人,穿上这一身威武戎装,叫这么一个名字,是不是有点熊?咹?”“报告连长,爹娘起的名,我有什么办法。再说,他们是求女心切,是——,是他们指望我能给家里引来一个小妹妹什么的。”雷小囡挠着头,队列的战友们笑得前仰后合。“我看哪——”连长稍加思索,然后脱口而出“你姓雷,干脆一个单字,就改名叫雷鸣吧!”新兵们起哄、鼓掌,拍连长的马屁:“连长,这个名字响亮,有气势,好!好!”“电闪雷鸣,突显我们雷达通信兵的特色,雷厉风行,动作迅猛,就这么的了!回后我替你到政治处说道说道去。”

    1973年,曾在军营技能大比武中获取名次的雷鸣,历经千挑万选来到了刚刚组建成立的北方远洋公司。由于他精湛娴熟的报务技艺,使他很快成为一名独挡一面的船舶报务员。

    报务员,在远洋船舶的习惯称谓叫radioofficer,更严谨的称谓其实应该叫telegrapher。在外籍船舶,报务员是船东、老板派往船舶的心腹,掌握着有时连船长也并不清楚的公司机密,也就是说船长不知道的,报务员却了如指掌。而且,在东欧捷克、希腊和苏联等船舶有不少报务员均是由女性来担任的。

    在清一色均为男性船员的中国远洋船舶,报务员归属甲板部,直属船长领导并属于高级船员,他的住所和工作场所法定地紧挨着船舶最高位置驾驶台,为的是在第一时间能将往来电报送交常常在驾驶台指挥操纵船舶的船长。长航线每两天短航线每一天向公司发送的船位报,与国外目的港口、途径港口或途径运河当局代理的往来英文电报,远洋沿途航路港口的气象预报、航行警告以及特殊天气时的台风预报,包括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传真气象报告和船公司发往船舶的各类通电均由报务员收发完成。当遭遇恶劣海况、大洋纵深信号微弱与时差交错的日子,报务员往往会为一份重要的电报从子夜工作到凌晨。此外,远洋港口岸台的路径、波段频率报务员都必须了如指掌,电台机件的小型维修,电台天线和雷达天线的检修保养,天文钟、电罗经、救生艇应急发报机等,均需要一个称职报务员所具备的良好素质与修养。

    在中国远洋船舶,报务员的工作职责仅仅局限于其业务工作范围是远远不够的。每一次长途跋涉的靠泊带缆、离泊解缆,每一个航次轮换时所必须完成的清扫或清洗货舱,集装箱的绑扎固定和卸货时的集装箱解扎,包括装载散杂货为避免船东损失而进行的昼夜轮班理货,还有复杂航区、港口的防海盗袭击巡逻,在港口参与采买伙食蔬菜协助船长做帐等等、等等,这都是一个报务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必须参加的日常工作和常年在海上工作的全部内容。

    chapter4

    认识雷鸣,是彼此同船工作的机会。

    一九八九年仲夏。我奉命接任“h”轮船长,完成由上海港装载八千吨大米出发,辗转香港、新加坡,跨越印度洋绕过好望角,驶入大西洋去尼日利亚、扎伊尔、塞拉利昂,一路加载、卸货然后在西非港口辗转卸空货物,再沿西非沿海北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港口装货返航的环球航线、航次任务。

    当年的西非班轮航线由中国远洋下属的北洋公司船队承担。西非班轮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指定的班轮按航务周刊向世界发布的船期动态,于每月下旬的25日如期抵达西非第一大港——尼日利亚的首都港口拉格斯(portlagos)。

    雷鸣奉调我轮的航次,已经是北洋公司的资深通用报务员。

    八月的西非之行是一个考验船员意志与耐力的航次。从国内出发需要经过长达三十八天的昼夜兼程才能抵达尼日利亚,等船再在非洲转悠几个月后,船上的蔬菜、给养,燃油均将消耗殆尽,船员的体力也会在极度紧张的港口周转、船舶防海盗工作中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出了马六甲海峡“h”轮拐进印度洋纵深朝正西南南非大陆外海航行,要去西非就必须绕道好望角。由于好望角位于南纬四十度的咆哮西风带,该风带一年四季盛行风力大、风向稳定的强劲西风,加之南半球该地区陆地甚少又极少受天气变化的反干扰的特殊地形,极容易形成风力11级左右浪高六米的狂风恶浪。

    “h”轮小心翼翼地向好望角前行,船上的往来电报也开始频密起来。船东的、租船人的、西非目的港各港口代理的业务往来、船舶动态电报使雷鸣报房的报文夹子逐渐增厚。最为烦心的是摩尔斯电码的信号受大洋的天气和船岸电台的距离、电台波段的宽窄、报务员指法习惯等因素干扰,使报务员的工作强度大大增加。尤其是通信落后的非洲目的港的电报,必须通过几家岸台的中转才能抵达,这就容不得报务员有任何的疏漏大意。

    8月12日子夜,我在驾驶台写完夜航命令交代了二副夜航注意事项后,回到房间准备休息。

    突然,随着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水手小许闯进我的卧室。“船长,老四这会儿正在机舱疼得打滚呐。”“怎么回事儿?”“说已经有两个多小时了,医生也没有辙了,止痛针用过,可一会儿又不行啦!”

    “h”轮c甲板生活区走廊三管轮(老四)的房间里挤满了人。孙太宏的汗水湿透了汗衫,他痛苦地呻吟着,在床上翻滚着。“我怀疑是胰腺炎,要么就是腹膜炎。这两种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都是严重的。”原先在部队当过卫生员的船医老康神色严峻地告诉我。

    “只有送陆地,向陆地求援?!”我用眼神问医生。医生严肃地点点头,那意思是他将无法解决这个突发病案。

    船上没有配备卫通电话,一切与陆地的联系只有依赖电台,只有摩尔斯电报!最远的是数万公里之外的公司大本营,最近的是位于南非好望角东部的伊丽莎白港。可是与南非没有任何的联系人可以联系,中国与南非当年没有建交,中南两国没有船舶直航。

    本来平静的“h”轮炸开了锅。咨询病情的电报,联系南非港口的电报,公司对病员船员的一系列安排指令,通过在电台通宵工作的雷鸣得到了解决。

    8月13日中午,由南非伊丽莎白港派出的高速快艇靠近了剧烈颠簸的“h”轮右舷,全船的弟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三管轮孙太宏送上了快艇。海院实习生童林随行,我委托他陪护老四,主要的因素是考虑童林反应快,英语口语流畅,与医生沟通,往返辗转国际空港离不开童林这个最合适的人选。

    抵达尼日利亚后,我下地通过国际长途电话与伊丽莎白港代理人取得联系。孙太宏是急性腹膜炎化脓性穿孔,再晚个把小时,病人将不治身亡。成功手术后的两个星期,他们安全搭乘空中客车返回国内。

    chapter5

    就是这么一个非同寻常的经历,就是雷鸣娴熟的无线电业务,就是雷鸣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时刻,用摩尔斯电报拯救了一个兄弟危在旦夕的生命——轮机员孙太宏不能忘记他,孙太宏的家人不能忘记他。我更不能忘记他,是他成为我的得力臂膀,让我在后来的黑海、地中海和红海之行一路顺风。

    其实,阅读了这篇文章的读者也自然会由衷地感叹中国海员的艰辛不易。报务员这个职务,仅仅是远洋船员各类职务的一个窗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将“morse,永恒的摩尔斯”献给雷鸣,献给为中国远洋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telegrapher,以表达我对老战友的崇敬之情。

    “——••••••••;—•———••—(想念您,老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