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陈天顺文集 > 窥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陈天顺文集 !

      0

    最近对看了写弗洛伊德的书。他能从很普通的事情深入西魏地窥出人的性理念和精神心理等。一个平凡的梦境,他能联想出并写出长篇大论,姑且不理会什么心理价值文学价值,但稿费就可以撑死人!

    我原以为他的眼睛应该长得出奇大且特别敏锐,为他提供窥的生理前提,就像爱因斯坦的大脑袋使他存储更多的繁琐数字一样。后来查了照片发现他的眼睛似乎不如他的妻子和儿女大。

    再看看我的眼睛。不至于小成一条线。于是我想搞点什么事情也满足一下“窥”的欲望。

    毛泽东不仅教导我们要天天学习好好向上,他还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我决定做次形式化的调查。

    据说,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而我突发这样的奇想:爱情之所以永恒,是因为孤独连绵不绝。

    爱,与是俱进,如今似乎成了孤独的衍生物。

    “80后”传说中是垮掉的一代,将把文学也垮掉的一代。

    我怀疑:一起垮掉的是否还有,爱情!

    于是,我决定做个和爱情沾边的调查。

    1

    以下是我在许多文学网站所发的标题为征女友启事的帖子:

    近日,见校园里的男男女女都双双对对嘻嘻哈哈卿卿我我楼搂抱抱着进进出出,心里多多少少有点羡慕。这些羡慕一经发酵,一发不可收拾,寂寞难耐夜夜难眠。

    于是痛下决心,发誓告别单身寻一女友。但苦于学校面积小,人口不多,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多女少,而且不论是名花还是牛粪几乎都已有住,实不忍心挖同胞的墙角。故草拟此文来征女友。一来扩大读者范围,二来可本着愿者上钩原则,以免背负第三者的罪名。

    自我简介如下:

    男,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中央。身高175cm。据说175cm以下的男生属于低级“残废”所以我很幸运能站在这个门口把守。

    本科在读。成绩中庸。如果学校也有三六九等的地位之分的话,我属于无为的平民。

    擅长没有,还在挖掘阶段。如果非得写上一项的话,那就是:我拿笔的姿势似乎比较帅。字迹模仿甲骨文,写的内容一般具有两极性,要么把人闷死,要么让人笑死。因此文章同时具有杀伤力。

    性格传说中是善变古怪。我懒得辩解,所以承认。

    理想多变不确定。当前是找个中意女友。

    收入额负数。

    恋爱经验值,零。朋友也曾因此自告奋勇要为我举办初恋权拍卖会,我婉言拒绝。

    恋爱观:不会因在一起而有任何羁绊;随时可以分手离开,不必问理由,但离开时请别一声不吭,我会送你,因为我害怕你得走太安静;婚前绝对保持经济独立,不互相依赖;精神上相互细微关心,同时给彼此足够空间,不干扰对方保留的隐私;情人节不会有任何送玫瑰花的愚蠢行为;有细节上的浪漫情调;平时即使相对无言,却能够彼此透析对方的灵魂。

    欲知其他具体情况,请与我联系。

    应征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女生。一名。年龄相仿,学历相当。当前无男友。

    温柔体贴。

    脚踏实地但不必埋头苦干。

    有时活泼可爱,且又不矫柔造作,有时很安静独处,一言不发。

    乐观。身心健康。绝对不会有自杀的念头,即使是失恋。

    有才华而不刻意外露。

    喜欢数学者谢绝;

    爱慕虚荣者谢绝;

    喜欢吃零食者谢绝;

    不喜欢文学者谢绝;

    有网恋经验者谢绝;

    做过整容手术者谢绝;

    有过同居经历者谢绝;

    长相对不起观众者谢绝;

    上课从没过打瞌睡者谢绝;

    学校社团骨干组织精英谢绝;

    喜欢外语胜过喜欢英语者谢绝;

    不是诚心抱着玩游戏心态者谢绝;

    文笔优美且能让我看明白者优先考虑;

    长发披肩且背影动人者优先考虑;

    16岁以后没谈过恋爱者优先考虑;

    属于小鸟依人类型者优先考虑;

    淡泊名利追求自由不羁者优先;

    卫生习惯好者优先考虑;

    很少撒谎者优先考虑;

    貌美者优先考虑。

    名额有有限。有意者速与我联系。

    联系电话:02552013141413(你爱我我爱你一生一世一世一生)

    静候我宿命里的天使飞进我的世界。

    我以为这样的帖子结果只会引发一阵阵笑声——缘自略有无厘头迹象的文字,是简单直接的笑。谁知结果冷笑嘲笑讥笑嫉妒的笑郁闷的笑无缘无故的笑什么笑都有,惟独没有我预料中那种笑。

    这预告我的调查出师不利,将溺死于摇篮里。

    据说上帝把苦痛放在你面前时,也会在你身边摆上欢乐,只要你善于细心观察感悟。我的失败出乎意料,但也有意外的收获。

    2

    在大学,恋爱和在市场见买菜的一样平常;大学的恋爱缘自孤独寂寞的占百分之八九十,和菜市场卖的菜百分之百都是来自大地相比有一定差距。

    失败乃成功之母,真理!

    寂寞乃大学爱情之母!真理!——但一直受打击,暂且称为属于千锤百炼过程中。

    据调查很多大学生之所以草率恋爱轻易分手,都是由于上面帖子开头所述的原因,寂寞!

    这种在寂寞胎生出来的爱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流行,不衰。

    网络游戏很盛行,夹带的网恋现象也不甘示弱。(而曾经有盛行苗头的文学暂且衰败。)

    爱情在与时俱进。爱情似乎和科技产品一样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价格也越来越低廉。

    爱情包括情爱和性爱。爱情降价,同居现象流行。四川某学校的马桶冲走了一个来没来得及睁眼的生灵。

    当爱情进化到这种境界时,是恋爱者的悲哀,更是爱情的悲哀。他们懂得把恋爱作为抚慰寂寞消磨无聊时光的方法,说明他们还有理智,不至于精神消亡。

    但这种现象却是精神缺氧精神空缺的体现。

    三毛说:中国二三十年后可能经历一场比文化大革命还严重的灾难,那就是一代人的精神空缺。

    余杰说:这是一个物质比任何时代都充裕的年代,也是个精神比任何时代都空缺的年代。

    很多人说:现代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

    精神和物质是兄弟,但常常打架。这阵子打得很狠,所以似乎要分道扬镳。

    城市的孩子的童年绝对没有农村孩子的童年过丰富精彩。城市的孩子的精彩在游戏厅在花费很多钱匆匆走过却从来没看懂的博物馆在物欲横飞的世界里在车水马龙的喧哗中在屏幕上在宠爱中,他们不知道锄头的重量不知道原野的美好不知道西瓜是否长在树上

    这是现象,不值得我去费笔墨讨论和批判。况且在时尚中似乎少有人可以抗拒,所以也没必要把研究停留在这事上。我想的是背后隐藏的某些东西,是这一现象的发动机。

    教育问题。

    家庭的教育受计划生育影响变质。唯一,所以宠爱。

    家庭的教育也在剧烈的竞争中松弛。繁忙,所以放纵。

    学校教育问题。

    至今升学率依旧是教学的一个指标,虽然政策上早已将它批得鲜血淋漓。评判一所学校的好坏标准,升学率!评判一个老师是否为好老师的标准,升学率!评判一个学生是否是好学生,看他是否上了好学校!这些形成恶性循环,岂是一朝一夕可更改。

    为了升学,高中生自然终日潜没于书海题库,那种生活是酸苦的充实;而等待上了大学,巨大的改变让他们茫然困惑,整天惶惶无所事事,那种生活是安逸的空虚。为了升学,高中的老师班主任本的“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都进行严格的约束管教。上了大学据说要学着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所以我们几乎失却了一切外来的的监管,远走他乡,迷惘叠加,寂寞孤寂不断生衍,于是急切寻求一种精神抚慰的欲望产生。找一个借口掩饰伤口。就像在不知尽头的荒漠上,搬来一块石头堵死自己的路反而能使自己静下心来,不再彷徨。

    严肃监管是一个极端,自由放纵是另一个极端。而高中到大学是上跳跃这两个极端的过程。直接从象牙塔上跳下来,似乎我们从心理上无法适应。

    专家喜欢给每个现象取个名称。所以我就斗胆暂时披着专家的衣裳称它为:“教育的断层”专家会给每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可惜我始终不会是专家,所以我的方案只有一个:放下升学率这一指标。在象牙塔与社会的连接上设置过渡路径。比如严加管教政策在高中后逐渐消灭。或者其他方法,抛给专家去研究。我没有必要为此头疼,而且即使头疼了也无能为力。

    教育问题衍生的就业问题甚至择偶问题。学历是个门槛。

    大学扩招了,本科生贬值,标准升级为研究生博士。

    数学问题。上了大学,我已经作好遗忘的准备。

    英语问题和汉语问题。英语现在真不该称为外语,开始学汉语时就有它,到了大学没有了汉语还是有它,除了大学数字多于汉字了,英语依旧站在枝头摇曳独舞。英语普及,很好。但大学生写的千字作文错别字大半把,这样的情况和呛人。

    学校社团问题。很多学校有很多社团有很多同学参加,一派繁荣详和的景象。背地里有很多不可告人内幕。我暂且称它为培养官架子和奴性的场所。

    一篇很废话的文章我就写出很多很多问题,仿佛我是个问题专家。但我想别人大概会称我本身为问题的集合体。所以关于“问题”的问题,就此扯淡!

    3

    再看看帖子发出后的效应。

    效果不佳。首先是按规则办事的可称为守规矩的良民的斑竹们反应消极:其中大半部分悄无声息地将我的帖子删掉,并且偷偷把我列入黑名单,从此我再也不能在那里发贴。可见革命家说“革命是必须付出代价的”真是真到不能假的真理。——这话是废了两遍的废话因为革命家那话说白了就和说“吃饭必须开口”一样;有些斑竹很能处事,跟帖说:此贴不合,保留一天后删除。于是我才知道为何我会升级为黑名单里的成员:还有一些比较开明的斑竹跟贴说:这样的帖子不适合在发这里,所以保留三天,三天后删除。望理解。我感动得抹了不少鼻涕。

    斑竹没有没有错。那叫尽职,叫按规矩办事。叫刚正不阿贴面无私。好比法官眼中只有事实和法律——好的法官。

    但这件事上我必须窥出点什么来。

    首先,我的脑里出现一个住在框框里的人,接着又泛出电影中的机器人形象。之后我想起一个庸俗的故事:甲说我们为什么每天要走这条路。乙说别人都这么走,妈妈也让我这么走,不管有任何理由我都必须走。否则就是不听话。甲独自走新的路。后来甲说,往这边走是更近更平坦的大道。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很多人脑袋里没安装刹车也没有方向盘,所以只会一股脑往前冲。规则这么定的,上级这么说的,我的任务就是依照它们办事。任何改变都是背叛。假设哪天,没有了规则,没有了领导的吩咐,没有了长久以来依赖着的指引,惯性兴许会让他们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生活失去方向。

    生活在一个框架里生活会变得很累,很枯燥乏味。处处是羁绊,时时要谨慎。我想,就算一定要有那个框架,至少我可以站在框架上散步,而不是伫立在框架上的某一点终日想着我是否出圈。

    生活不是也不能够能无全自由放纵,但我要不断追求自由不羁。

    结果同样是删除帖子,但过程不同,效果也各异。有的让我纳闷,有的可以让我心服口服。

    有些说话时头总是一直保持45度仰望天空,哪怕他可能因此脖子抽筋,或者那时天空里恰好是乌烟瘴气,我掌权故我理直气壮地傲。说话则装得好象他已烦闷了几钱年或者累得奄奄一息,所以让鼻子代劳说话。指头则边成一支枪,对方就是敌人,所以枪指着敌人的脑门。

    沉默者积攒了足够的愤怒就会如同山崩地裂般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我用蹩脚的英语和外交说类似的事情。他说他们一般会积极支持这样的事情,甚至会主动去帮忙,以为对方找到女友为荣。同时他附带一句:中国人似乎太拘泥于规则,用中国话说就是形式主义,本本主义。

    这就是文化差异。

    而我们的文化有精华必然也有糟粕。

    我们没有闻到来自古老的腐蚀味。

    再看读者跟贴的内容。有些是放下文学爱好者的身份——或者说是面具,对我破口大骂。我也喜欢骂人,但我的骂绝对不会这么肤浅,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有些也跟贴,但却是评论我上面“题”这显然文不对题,因为我要求的是应征者跟贴;有一小部分真的自称是应征,可惜在这一小部分中的一大部分是很会玩的男生,还有些是换上女生网名的男生。男男女女不男不女,搞的我晕头转向。。(当今很多爱情源于寂寞。爱情只不过是掩饰孤寂的纱布,只不过是转移寂寞的道具。这是爱情随时代进步的可悲。)

    其中有个跟的贴让我跌破眼睛:本想来这里淘宝,借你的马子用用,作为后备资源的。进来才发现没人愿意跟你啦。你的人缘真差,我气得奶子发痛。

    后来在比较小的网站,发现有几个真诚的“应征者”我问原因时,她们说:因为我寂寞!

    寂寞。爱情。

    谈了半天又回到原来的话题上了。

    弗骆一德一谈起问题就向开火车,很顺畅,谈的面积也很广阔,但整体上看却主题集中,不脱轨。

    再看看自己:讨论的话题散了,却无法整体整合,也不能很顺畅,开了半天的车原来返回原地。

    自愧还没有资格学习模仿。

    所以再次扯淡。回去思考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漫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