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81.第81章 发展

81.第81章 发展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农妇山泉有点田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V章购买低于50%的72小时内只能看防盗, 买够了的清缓存试试

    石头的房间与烧炉子的起居室相对, 也开了门。夜里如果有人起来,也该走那扇门,即便走这边,也不可能需要开她的门!

    虽然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进贼这种事,但周敏还是谨慎的选择了按兵不动。她在暗夜中睁开眼睛, 那门扉被推开的声音越发清晰, 大概是为了尽量不惊动人,所以对方推门的速度很慢。

    这就更不像是家里人了。

    一旦确定这一点, 剩下的答案也就不是那么难猜了。财帛动人心,被白花花的银子晃了眼睛,所以上门来刺探,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周敏躺在床上, 开始思量自己改如何应对。

    房间里杂物很多,但床上只有衣物,要从中寻觅出一件趁手的武器,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周敏思量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前两天安氏钉完被子之后, 没有将剪刀收起来, 就随手放在了床头的柜子上。

    她做出受惊翻身的样子,顺手在柜子上摸了一把, 果然找到了剪刀, 立刻一把抄在手里, 缩了回来。

    开门的声音瞬间消失, 过了好一会儿,听见她的呼吸声仍旧平稳,对方才继续推门。

    周敏紧紧攥着剪刀,努力让自己的呼吸绵长而平稳,没一会儿,房门被彻底推开,走进来的脚步声虽然轻,但在黑暗中却十分清晰,从门口一路到了床头。

    这个距离太近了,周敏的心跳陡然剧烈起来,她费尽力气才稳住了呼吸,没有露出破绽。好在对方并没有节外生枝的意思,很快,她就听到了轻轻翻动东西的声音。

    周敏睁大了眼睛,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弯着腰在柜子里翻找。

    后来周敏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在那一瞬间是怎么飞快做出决定且将之实施的,意识到这是最好的机会,她甚至没来得及仔细的想出个稳妥之策,身体已经率先做出了反应。

    她从床上飞扑过去,正好压在了来人身上。虽然如今这具身体才十二三岁的样子,又瘦又小,没多少重量,但这么“从天而降”,对那人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何况他本来就弯着腰,周敏这一撞,正好让他的腰撞在柜子壁上,发出“嘭”的一声闷响的同时,也让此人痛得出了声。

    周敏就着这个姿势,将他死死压住,让他保持着弯腰埋头的姿势,剪刀胡乱挥了数次,才找准地方,抵在了他的脖子上。

    “来人啊,抓贼啊!家里进贼了!”制住对方之后,周敏便立刻大声呼喊起来。

    听到喊声,那人立刻挣扎起来。如果只有周敏一个,他还真不怎么怕,但要是惊动了外头的人,这回就根本不可能走脱了。

    周敏已经摸清楚了,这应该是个成年男人。所以一旦他挣扎起来,瘦小的周敏几乎压制不住他。如果不是先让对方伤了一下,这个姿势又实在是不方便使力挣扎,恐怕早就被人反制。即便如此,周敏也差点儿被他甩了下去。

    她吓得也顾不上会伤到人,一只手勒住对方脖子,另一只手将剪刀又往前递了递,“别动!再动我的剪刀就扎下去了!”

    我们常用“抹脖子”来形容自杀,可见这是人体的脆弱之处。即便这入室之人不懂什么颈动脉,也知道自己要害被人抓在手里,顿时僵住,不敢再动。尤其是察觉到剪刀尖已经刺破皮肤,开始往外流血,他更是又惊又怕。

    入室为盗,就算真的被刺死了,那也是有理没处讲。

    察觉对方老实了,周敏又开始扯着嗓子喊。万山村的房屋建得稠密,每家每户之间不过数米的距离,这会儿左邻右舍已经被惊动起来,片刻后她更是听见石头在外头叫自己,“阿姐?”

    周敏在让石头进来和嘱咐他老实待着之间略略犹豫,便下定了决心,“石头,有贼进家来了!你进来替我按着他!”

    石头虽然才十岁,但身高已经跟周敏齐平,力气也比她大。两个人对付一个成年人,总会容易些。再者,她毕竟是未婚的女孩子,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待会儿被邻居闯进来,看到自己压在一个男人身上,到底不好看。万一再被人反咬自己是与人私会,那就更说不清了。

    石头很快走了进来,周敏想了想,又改了主意,“门背后挂着绳子,取下来先捆了他的手脚!”

    等那人的膝盖以下都被捆住,两条胳膊也被拉出来绑好,石头又把人压住,周敏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举着剪刀的手居然已经僵住了,而且还一直在发抖。

    松手的时候,她甚至感觉到了剪刀从肉里撤出来的滞涩感。

    “他脖子受伤了,你把人提出来,免得血污了衣裳。”周敏后退两步,靠在床头上,又吩咐道。

    但不等石头把人拎出来,外间已经点燃了松木条照明,同时一群人齐齐涌了进来。

    周敏这才忽然感觉冷,然后意识到自己现在只穿了中衣。虽说这衣服也不暴露,但就像现代社会很少会有人穿着睡衣出门闲逛一样,毕竟不太合适。

    她伸手往后一捞,将被子捞过来盖在了自己身上,这才有了一点安全感。

    索性被绑起来的人太夺人眼球,所以也没什么人注意她的动作。已经有两个人上前代替了石头的位置,将那人拉了出来。然后周敏便听见有人惊呼,“齐阿水!”

    她连忙抬头看去,果然,那被抓住的倒霉小贼,不是齐阿水又是谁?

    这会儿的齐阿水十分狼狈。手脚都被捆着,连站都有些站不稳,只能任由左右两边的人扶着。衣裳和头发也有些凌乱,但最触目惊心的,还是他衣襟上的一大片血迹!

    到这时候,才有人游目四顾,很快看到了周敏抓在手里的剪刀。然后小小房间里立刻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周敏视线一扫,在人群中找到了齐老三和安氏,这才扬声道,“今晚齐阿水入室行窃,已经被制服了,多谢各位乡邻过来帮忙!石头,你现在就去把族老们请过来,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脑子里转着这些念头,周敏开始在人群中寻找齐老四的踪迹。她虽然不了解这位四叔,但从听过的那点传闻来看,周敏觉得他应该会来。

    聪明人不只有周敏一个。听到周敏这番话,九叔公不由微微点头,对齐阿水道,“当日挖出银子,是请了我和大哥来主持的。阿冬可以证明,挖出来的就是二十两银子。却不知你为何如此肯定齐老三家里还藏了银子。莫不是……有人对你说了什么?”

    这会儿周敏已经就着篝火的微光找到了齐老四,他站在人群最外面,并不怎么起眼。听到九叔公的话,面色微变,又悄悄往人群中退了几步。

    这件事肯定跟他有关系!

    这个念头出现在脑海里,周敏差点儿直接喊了出来。好在理智还在,知道空口无凭,这话不能说,这才按捺住了,只将期待的目光落在齐阿水身上,希望他能咬出齐老四来。

    按理说,九叔公这种带着明显引导和暗示意味的询问法,如果真是有人在背后撺掇,齐阿水之前想不到,这会儿也该回过味来了。他能做出这种事,可见是不管不顾的性子。被抓了现行,惊动了全村的人,他自己得不了好,也不会让背后的人好过。

    然而齐阿水却是半点这样的意思都没有,只道,“这还要旁人说?也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想。九叔你可以问问周围这些看热闹的人,有几个不是这么想的?”

    他这一攀扯,周围的人脸色都是一变。人心这种东西,真正的高贵完美纯洁无瑕是不可能存在的,自然都免不了想过,甚至跟亲近的人议论过,毕竟这在村子里也算一件大事。但被齐阿水点破,就不一样了。

    周敏见状,连忙站出来道,“你不用胡乱牵扯别人,抓贼这种事一向是论迹不论心,别把人都想得跟你一样龌龊!这银子挖出来,我们并没有昧下,四叔那里分到了,族中也尽了意思,修了祠堂,好处是大家的。你仍旧不知足,编排我们私藏银子也就罢了,还入室盗窃,天地祖宗都不能容!”

    看样子齐老四应该是没什么首尾留下。要从齐阿水这里牵扯出他来,已不可能。

    既然如此,就要对齐阿水进行严惩,以儆效尤。毕竟齐阿水说破了这件事,恐怕也说动了不少人的心思,接下来必然有人蠢蠢欲动,须得将这种事杜绝。

    她三言两语说完,然后才转向五位族老,“此事该如何处置,还请长辈们做主。”

    大伯公沉吟片刻,才道,“俗话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就是这做三只手的,也有行规,那就是不对本乡之人出手!今齐阿水既然犯了这样的事,这村里是容不下了。明日便开祠堂,将其从族谱除名,不许住在村中!其他人也要引以为戒,若有犯者,严惩不贷!”

    这话一出,别说是村人,就是一心想着严惩的周敏都吓了一跳。从宗族除名,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可以说得上是最重的惩罚了。从此之后他必会人憎鬼厌,再无容身之处。除非背井离乡,改名换姓,否则根本活不下去!

    所以几位族老对视一眼,荣老太公便开口道,“这处罚会不会太重了?”

    大伯公哼了一声,“就是要罚得重,才能让人记住这个教训,心存忌惮,不要乱伸手!”

    “即便如此,也罚得太过!”荣老太公道,“毕竟是我们齐家的子孙,况且老三家又没有损失,若为此就把人逐出去,难以服众。再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说不定是老三家自己行事不谨,这才让人生疑。”

    周敏听到这个论调,不由在心里冷笑了一声。什么叫又没有损失?还非得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时才来做马后炮,才算公正?

    而且绝不是周敏的错觉,总觉得这位荣老太公好像对自家老爹不太满意。这番话跟受害者有害论有什么分别?就差没直说“那么多人都觉得齐老三私藏了银子,他一定是私藏了”。

    这还是德高望重的长辈呢!

    难怪之前分钱的时候,爹单让自己请大伯公和九叔公。

    果然不等大伯公开口,九叔公已冷笑道,“荣哥你这话我就听不懂了。明明是有人贪心不足造谣生事,怎么就成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十两银子用来修祠堂,在场之人都能受惠。不思感激也就罢了,还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可笑!”

    这话跟直接嘲讽荣老太公也觊觎齐老三家的银子没什么两样,他勃然大怒,于是五位族老反倒自己吵了起来。

    齐阿水父亲早就去世,家里只有个寡母。这会儿也不知道是哪个多事之人去把他娘给弄来了。老太太一来就跪在地上哭,弄得争执中的五位长辈都头皮发麻,不得不暂时息了纷争,来安抚她。

    于是到最后,族谱除名的事没人提了,至于逐出村子,考虑到如今大冬天的,他也没个去处,最后改成了派他今年进山烧窑的活计,干满一个冬天,算是赎罪,若是表现良好,等开春之后仍旧许回村居住。

    有除名逐出的处罚摆在眼前,后面这个处置,人人都觉得是开恩了,就是齐阿水和他娘也无话可说。

    于是此事就这样定下,众人各归各家。

    等人都走了,周敏连忙让齐老三回去休息,自己则和安氏石头一起将院子收拾了,火堆熄灭,然后才回去继续休息。大概是折腾得太累了,她只觉得才躺到床上闭上眼睛,下一瞬又睁开,天就亮了。

    从周敏穿过来,习惯了这边的作息时间之后,早睡早起就成了习惯。毕竟七八点睡,五六点怎么也该醒了。就连赖床这种行为,也几乎没有再出现。

    但这一天,或许是太累了,她躺在床上,暂时不想起来,索性裹紧被子舒舒服服的躺着,思量着这两天发生的事,还有接下来的打算。

    不知过了多久,竟又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直到被石头叫醒,周敏这才感觉身上十分不舒服,头重脚轻,耳中一片轰鸣。

    她病了。

    这是个泼辣厉害的妇人,言行都十分爽利,周敏因为之前得过对方的善意,所以昨晚拿了这件事来问她,正好冬婶攒了一篮子的鸡蛋,也要送到镇上去卖了,索性便与她同路。跟着她,周敏再见到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就不那么惴惴了。

    倒不是她不愿意见人,实在是她穿越过来之后,原身的记忆是半点都没留下,连个人都认不全,单独对上这些人,难免会露馅。但有冬婶在,许多话都由她来说,周敏含糊的叫一声婶子之后,就可以只躲在她身后微笑。

    不过,到了镇上,周敏就要设法跟她们分开了。

    毕竟她要打听的消息太多,若是被她们知道,恐怕难免会怀疑。原身是什么性子周敏不知道,但想来一个没离开过万山村的小姑娘,见识也有限,自己身上有很多东西都让人怀疑,平时相处的是安氏和石头倒也罢了,在别人面前露出一点半点,或许又会惹来麻烦。

    冬婶还不放心,周敏好说歹说,又约定好了回去的时辰,她才放人。

    大石镇说是镇上,但地方着实不大。一条街道将整个镇子贯穿,店铺和小摊分列街道两侧,这就是整个镇上的商业中心了。周敏一路看过去,药店、布庄、米粮店,该有的店铺倒是都有,不过其中商品就谈不上什么种类和数量了。

    而且放眼望去,大部分镇上的居民,穿着打扮跟山民们也相去不远。想来这个时代的经济仍旧很不发达,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大。

    不过这么一来,周敏可就犯难了。

    猕猴桃还好些,在街上摆摊子,总有想尝鲜的镇民来买,不拘能卖出去多少,好歹能开张。但那几支灵芝,这街上恐怕没有人会买。卖不出去,她的种种打算便无法实施。

    难道真的要去县城?据说从大石镇去县城,也还有十几里的路。万山村里没有人去过那边,周敏自己连路都不认识,根本不可能去。要跟别人搭伴,不是知根知底的她也不敢。

    看了一会儿,周敏转出了这条街道,沿着小路往前走。

    一般来说,不管再穷困的地方,贫富差距也都是存在的。就是万山村里,有齐老三家这种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也有齐老费那种名下几十亩上好水田的大户。这镇上再不济,总该有一两户富裕的人家。不过这种人家通常也不会住在镇子里,而是在附近自建庄园。

    果然走了一会儿,便见前方临水不远处有一套大宅院。单从外头的轮廓看,应该是三进的院子,不是寻常人家能住得的。

    周敏松了一口气,转回镇子里,找了个面色和善的大婶攀谈,故意将话题往那宅子上引,很快就打探得那是邱老员外家,他家在大石镇是一等一的富户,大石镇过半的田地都是邱家的,佃给旁人种。

    而且按照大婶的某些说法,周敏又自己添加了一些猜测,这位邱老员外在大石镇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在这个皇权不下县,只由乡里耆老主持管理的时代,这大石镇及其附属的几个乡村,邱家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好在即便是这样的地位,邱家也并不跋扈,反倒相当低调,平日里善事也不少做,在乡里之间风评极佳。

    心里有数之后,周敏便走到邱家宅子之外,壮着胆子敲了门,假装路过行人,要一碗水喝。

    其实这理由十分扯淡。毕竟不远处就是镇子,要多少水没有,偏要到邱家来喝?但开门的中年人却没有提出这个疑问,请周敏在门房做了,就去给她端了水来。

    周敏沉寂观察了一下,感觉这宅子里气氛相当肃穆,虽然不见人来人往,却更显得家风俨然,这才放下心来,喝完水之后,千恩万谢的走了,并没有开口打探邱家的事。

    回到镇上时,冬婶的鸡蛋还没有卖完。周敏站在她身边等了一会儿,才发现这生意竟十分冷清,全然没有后世乡下集市那种摩肩接踵的热闹。不管是冬婶的鸡蛋也好,别人卖的其他农副产品也好,半天才有一个问价的,还只买一点点。

    从前周敏在树上看到,中国古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当时还油然心生羡慕。毕竟拥有一座自己的庄园,然后除了盐铁这类很难自产却必需的物资之外,一切都可以自给自足,俨然一个小型王国,这种日子该有多好?

    但等她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发现,身为现代人,根本无法忍受这种仍旧处于初级阶段的经济现状。任凭她有多少心思手段,在这一切都匮乏的年代,也很难施展出来。

    当然她也知道,这只是因为大石镇太小,又太偏远,如果是京师之类的大城市,想必又是另一番模样。但那些距离她太遥远了,如今连冬天怎么过都还不知道,别的更不必多想。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这个年代也是绝对信奉勤劳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时代,而且生活节奏慢,环境好空气好。

    要说娱乐,肯定是不如现代这么丰富,而且信息传达也很慢,没那么多八卦可看。好在周敏也不是那种喜欢出去浪的性子,作为半个技术宅,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手艺也很感兴趣,现代微博上那些琴棋书画乃至刺绣手工首饰制作之类高大上的技能,这里却是最好的学习土壤。

    但是,享受这些的前提是不需要她自己事必躬亲的下地干活,每天累成狗。

    所以要在这里过得好,怎么也得混到地主阶级才够吧?

    唔……就像那个邱家。

    暂且就将之定为自己接下来努力的目标好了,在古代做个小地主,等到有钱有闲了,再设法从衣食住行方面改善生活。

    这样一想,顿觉前途一片光明。虽然要达到那种程度,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有了目标并为之奋斗,对于穿越者周敏而言,却是很重要的。毕竟,总要有点儿什么盼头,人才能够更好的活下去。

    直到过了午时,冬婶那一篮子鸡蛋还剩十几个没有卖掉。

    这就是普通小民的悲哀。

    这些鸡蛋冬婶一家自己舍不得吃,攒着放到现在,就是为了拿来换钱,但偏偏卖不出去。

    周敏记得叶圣陶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做《多收了三五斗》,在商业不发达的年代,有时候丰收带来的并不是喜悦,反倒会谷贱伤农。大堆粮食只能贱卖,所得钱币甚至不够换取所需各种生活物资,日子反而更加艰难。

    所以看到冬婶的鸡蛋卖不出去,周敏立刻打消了养殖致富的念头。养了还得卖得出去啊!

    冬婶本来打算就这么回去,但周敏想了想,极力劝说她到各家去问问有没有人要买,“或许有些人不方便出来逛集市,或者本来在可买可不买之间,咱们送上门去,就算只卖出一两枚也好。”

    结果两人挨家挨户敲门,竟然真的把剩下的十几个鸡蛋卖掉了。毕竟日子就算过得再紧,一两个铜子总拿得出来的。偶尔买一两个鸡蛋来改善伙食,许多人家都能承受得起。

    冬婶松了一口气,看看天色,又说要请周敏吃油饼,被周敏坚辞了,“我们家平日里不知道得了婶子多少帮衬,怎敢当这个谢字?再说镇上的东西死贵,不值当花这个钱。婶子若真要请我吃东西,不如回家去吃。”

    听到最后一句,冬婶不由笑道,“哪里就至于如此?”

    但最终还是将原本的打算作罢,心里却想着回头再给齐家送一升谷子。反正秋收的时候谷子卖不上价钱,交了税,他自家剩下的也吃不完,不过白放着。

    冬婶是个爽利人,回家之后便装了谷子送过来。周敏心想不能总让人接济,便道,“多谢婶子想着我们,但这谷子我们却不能收。你们自家也不甚宽裕,怎能让你们破费?若婶子信得过我,不如这样,我向你们家借一百斤谷子过冬,到明年春天再设法还你。”

    让齐老三挪出来的决定果然是正确的,不用闷在那个不透气的小房间里,他的气色和精神都好了许多,最初时还只是躺在摇椅上跟其他人说话,之后慢慢尝试着起身在屋里走动,甚至在其他人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能搭把手拿些没有分量的东西。

    虽然还是做不得事,走动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也会喘息不已,必须停下来休息,但是这种表现,已经比之前在床上躺着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就连安氏的精神也跟着好了起来,每天进进出出脸上都带着笑意,不再像周敏刚穿来时那样动不动就哭了。

    周敏见状,便打算着手将埋在自己房间里的银子给起出来。

    但是没头没脑的就去挖自家屋子里的地,显然并不正常。不过周敏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这日朝食时,她便对齐老三道,“爹现在白天能挪出来了,不如咱们把那屋子重新收拾整理一番。正好眼看快过年了,顺便把屋子打扫一下,清清爽爽的迎新年。”

    安氏在一旁道,“平白无故,又折腾这些做什么?”

    周敏一笑,“娘,我这可不是无故折腾。爹病了这许久,那屋子里头或许积了不少秽气病气,所以爹才一直不好。现在挪出来,瞧着却比之前好得多。把屋子清理一遍,去除这些秽气,说不准过了冬天,爹的身子就彻底好了。”

    说别的或许说服不了安氏,齐老三的身体她却是最在意的,当即点头道,“这话也有几分道理。”

    于是吃完饭之后,一家人便开始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周敏还抽空去隔壁说了一声,让齐慧这几日不必过来了,哪知反倒惊动了冬叔和冬婶,一家人都过来帮忙。

    自从石头跟着冬叔学木匠,齐慧又跟着安氏学女红,两家人的关系比从前更亲近了许多,彼此帮衬也在情理之中。却不过对方盛情,最后只好把人留下来。

    按照周敏的意思,先将屋子里的东西都搬出来。不搬不知道,看上去不大的一个房间,里头竟然塞下了那么多东西,搬出来摆在院子里,居然也有满满当当的一大堆。

    可见虽然只是山野乡民,没多少之前的东西,但一代代的积攒下来,数量也着实不少。

    不知道做什么用的坛坛罐罐,生锈或是已经毁坏的器具,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藏起来,早就发霉变质看不出本来面目的食物……最后,还在某个犄角旮旯里翻出了一串铜钱。

    虽然只有十几个铜子,但对却也可说得上是意外之喜。

    找到铜钱的人是石头,周敏从他手里把东西接过来一看,却发现这串铜钱跟周敏之前拿到过的完全不一样。

    她心下好奇,便不免问道,“这铜钱好像与市面流通的不同,没见过这样的?”

    如今市面上流通的铜钱,正面是上元通宝四个字,背面则是两个她不认识的篆字,根据周敏的猜测,应该是铸造局的标志。而她手里的,正面是元亨通宝四个字,背面是光背无字。

    当然,周敏是不应该识字的,所以只能这么含糊的问。

    齐老三过来接了铜板在手里,对着太阳一看,便笑道,“这是元亨通宝。”

    “元亨通宝,那不是□□爷时的东西了?”冬叔也不由奇道。

    由这铜钱引出来,周敏这才头一回从长辈们那里听说了一些关于这个时代的介绍。不过内容也简单得可怜。

    据他们的说法,元亨是□□皇帝的年号,距离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上元实际上也不是现在皇帝的年号,而是先帝的。现在换的这个皇帝,年号叫做永嘉,铸币肯定是有的,但应该尚未流通到大石镇这边来。

    周敏对此十分佩服,一百多年了,齐家却还住着这屋子,其间没有任何挪动,以至于这一串铜钱始终没被发现。

    不过本朝立国百来年,看样子应该尚在承平年代,就算要败落也不会那么快,也就是说,接下来的生活会比较安稳,如无意外,朝廷政策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不是动乱年间,让周敏着实松了一口气。

    毕竟打起仗来,那是什么道理都不讲的。她可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挣下一点家业,官兵土匪之类的一来,就什么都不剩了。虽说这大山里看起来不像是会被战争影响,但谁知道呢?

    这念头一转而逝,回到眼下,周敏见长辈们还在翻来覆去的讲古,正讲到先帝驾崩、今上登基时的事。

    据说当时县里衙门派了快班在镇上张贴告示,又让人往各村报信,让众人都换了素色的衣裳,家家户户都挂白幡,二十七日内不可饮酒吃肉,更不可婚宴嫁娶。因为场面很大,所以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

    周敏闻言,不由好奇道,“不知道那是多久之前的事?”

    却见长辈们听闻此言,面色微变,都露出几分古怪神色,却是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